華閩之旅-相約鷺島
龍年的春天,美麗的鷺島,讓我的紫色夢想在南國悄然綻放。這個秀美婀娜的城市也在我的人生閱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霞客的腳印已經(jīng)穿越神州大多數(shù)的省份,腳步開始一點點扎實、穩(wěn)健,視野逐漸開闊,初次闖入陌生領域的那種膽怯已經(jīng)蕩然無存。每次讀到那篇《紫色夢想,綻放美麗鷺島》,心里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踏上鷺島,赴那場心靈之約,再去聽《鼓浪嶼之波》......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第一次辦理一個人的登機手續(xù)、通過安檢,慢步走過一個個的登機口。不再像以往那樣只顧照料團員,無暇停歇??梢噪S時停下來瀏覽一下琳瑯滿目的商品,悠閑地坐在候機大廳里等待出港。這是霞客今年第二次只身一人的旅行,距離三月的圓夢婺源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六個月,再次踏上鷺島,期待著更多的驚喜。鼓浪嶼、火山島、湄洲島、清源山……還有她,都準備好了嗎?呵呵……
飛機準時降落在廈門機場,走下舷梯的那一刻,眼睛潮濕了。鷺島,霞客夢想起航的地方,也是那個特別在乎自己的笑笑生活、工作的地方。走出出站口,老遠就看到了笑笑可愛的笑臉。沒有激動得抱頭痛哭,只是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品嘗著笑笑親手烹制的酸菜魚、香炸小排骨、南瓜餅……姐妹倆攜手走進酒店,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美美地睡上一覺,準備迎接第二天的鷺島之行。
廈門的清晨涼爽舒適,街上步履匆匆的行人、汽車,好不熱鬧。路兩旁依然到處可見不結果的椰子樹和高大蔥蘢的大王棕,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海腥味。第一次坐上廈門的公交車,前往第一碼頭,直奔鼓浪嶼。
汽笛長鳴之后,游輪起航了。它將在鷺江上繞行鼓浪嶼一周后??抗睦藥Z碼頭。在緊靠窗邊的長椅上坐下來,眺望鷺江的對岸依然綠樹蔥蘢,一幢幢紅頂白墻的歐式建筑掩映其間,做為鼓浪嶼標志建筑的日光巖巍然矗立在那里,挺秀、壯觀。在游輪前行的右首方,又看到了那尊鄭成功的塑像,一身鎧甲,高大、威武。目光遠眺著金門,庇佑著這方神圣的國土。
登上鼓浪嶼,奇怪沒有聽到那首熟悉的《鼓浪嶼之波》,心里有些黯然。找尋著當年的足跡,終于看到了那塊神奇的鼓浪石,來到了我們曾經(jīng)下榻過的鼓浪嶼別墅,院內(nèi)草坪上依然綠草如茵,那尊白象的雕像還是靜靜地站立在那里,高大茂密的榕樹下仍然掛著兩串秀巧的燈籠。龍年的四月,我們在這里享受著酒店周到細致的服務,在茫茫的夜色中枕波聽濤,聽著那首《回家》,感受著小島的柔美、安逸。(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隨著不太擁擠的人群,通過日光巖的隧道,來到位于鼓浪嶼島南部的菽莊花園,這里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巖,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
走過四十四橋,登上山坡,來到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它是由旅澳華人、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捐贈修建,分上下兩層,共收藏鋼琴70余架,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鎏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chǎn)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展現(xiàn)了世界鋼琴發(fā)展史,博物館以傳播鋼琴音樂知識為宗旨,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無論是普通的游客還是音樂家、藝術家,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帶給他們的藝術熏陶和音樂啟迪都是無盡的。走上木質(zhì)的旋梯,聆聽著講解員細致地講解,目光在從鼓浪嶼走出去的音樂大師們的肖像前閃過,難怪鼓浪嶼被稱為音樂之島、鋼琴之鄉(xiāng),那每一組黑白鍵盤上發(fā)出的美妙音符無不都在昭示著祥和之音。
行走在幽靜的小巷,目光在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建筑前駐足。鼓浪嶼被稱作萬國建筑的博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萃景觀,有廈門海底世界;有鄭成功高大雕像及浮雕的皓月園;有我國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大理石像的毓園;灌木花卉、棕櫚婆娑、華果飄香的會橋亞熱帶植物引種園;陳列廈門千年歷史、特區(qū)建設概貌的廈門博物館;頌揚英雄業(yè)績的鄭成功紀念館;以及中山圖書館、人民體育場,和有園林建筑風格的鼓浪嶼別墅、觀海園旅游渡假地等,在1.78平方公里中,匯集有這么多的公園和名人別墅,其密度恐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不知不覺中來到了鼓浪嶼的中心地帶,這里四通八達,下了緩坡,耳畔忽然傳來了那首熟悉的《鼓浪嶼之波》,依然那么輕緩、舒暢。
一頂棕色的牛仔帽,一件紅色的T恤,手持著自己心愛的半舊的吉它,吉他上刻著“祝您旅途愉快”,在清潔的幾乎一塵不染的大街上用自己已經(jīng)有些嘶啞的嗓子不停地唱著......唱著那首《鼓浪嶼之波》。
他在街邊不停地唱著,不管走過的人是否注意他,也不管走過的人是否會停下來。他依然那么認真地唱著。一張簡易的桌子上陳列著他的唱片和照片。那是一張關于戰(zhàn)爭的相片,照片中的他,一身迷彩,肩上斜挎著一串金黃的子彈夾,雙手緊握著國產(chǎn)的56式半自動沖鋒槍。我走了過去,仔細地讀著他寫在相片旁邊的簡歷。代明,貴州赤水人,1984年入伍,在中越邊境服役六年,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九零年退伍后政府給他安排了工作,可后來單位的效益不好,他下崗了。屋漏偏逢連陰雨,他的妻子又身得重病,生活陷入了困境。2000年他來到了鼓浪嶼,成為鼓浪嶼區(qū)政府特批的島上“唯一”的景區(qū)音樂藝人。
這就是他-代明,一個對音樂執(zhí)著追求的退伍軍人,一個在鼓浪嶼歌唱了十年的景區(qū)歌手,一個對生活充滿憧憬的下崗工人,一個任人評說的鼓浪嶼特殊“島民”。一個經(jīng)歷過許多人生沉浮的智者,他把對家鄉(xiāng)與親人、對這座靜謐小島、對絢麗人生的深沉感情,都譜成一支支歌,邊走邊唱……
也許是少年時代對軍人的崇拜,也許是那首鼓浪嶼之波吸引了我,也許是看到他已然有些滄桑的面龐,買下了他的唱片《鼓浪嶼之波》,他欣然親筆簽名,和這位當年的英雄,如今的歌手合影留念。也許是受到了現(xiàn)場氣氛的感染吧,周圍很快聚集了很多游人,一致請求他完整地演唱一遍。于是在鼓浪嶼街邊那棵高大茂密的榕樹下,聽他現(xiàn)場彈唱《鼓浪嶼之波》,駐足在熟悉的旋律中……
在鼓浪嶼的中心商業(yè)區(qū),海蠣煎、沙茶面、炸五香,閩南腸粉、馬來桑、黃記肉脯、米血,品嘗到如此多的美味,真是大飽口福。走到半路,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在上海七寶古鎮(zhèn)上品嘗到的臺灣小吃金包銀。外皮用藕粉制成,皮內(nèi)包裹著用筍丁、香菇、瘦肉絲、蔥花、五香粉等攪拌成的餡料,蒸餃形狀,通體透明似玉,咬之鮮香,有淡淡的香菇的味道,非常誘人。
在鼓浪嶼行走了幾個小時,還是不舍離去,走進各色的精品店、雜品店,在每一間精巧別致的小屋里仔細地搜尋著讓自己心動的那份浪漫。一套套懷舊風格的明信片會讓你回到了鼓浪嶼的舊時光。筆山路的幽靜、荒涼,林語堂新娘房的斑駁、敗落,浪蕩山海灘上那幾條小小的漁船,那一個隨海風轉(zhuǎn)動的風車。斯情斯景,彼時彼境,在靜靜的發(fā)呆中,你心中最柔軟的那一瓣,一定會被溫柔地撞擊。
回到了隔江相對的廈門市區(qū),沒有回到酒店,而是來到白鷺洲公園內(nèi)。一組白鷺女神的雕像矗立在一座綠意蔥蘢的山頂,它是鷺島的象征,也是廈門城市雕塑中的精品。湖濱小路上一排排高大的榕樹,根須深深地扎根在地下。遠處,長橋、高樓、綠樹、彩云倒映在湖面上,波瀾不興。幾只白鷺和一只丹頂鶴時而在水面嬉戲,時而振翅掠過清澈的水面。坐在木制的長椅上,靜靜地凝視著水面上這些舞動的精靈,感受著鬧市中的一絲靜幽,似乎遠離了喧囂,讓心靈歸于寂靜;似乎親近了精靈,隨之舞動著生命。
目光不舍地停留在這個城市的每一處角落,還想在鷺島留下最后的腳印。坐上公交車,來到中國最美的高校-廈門大學,芙蓉湖蕩漾的鱗波,坡地上郁郁蔥蔥的熱帶植物,闖進你的眼睛,一切充滿靜謐。摒棄那些書本和雕塑,讓心在這里回歸本真。
鷺島,我的紫色夢想曾經(jīng)在這里美麗綻放,如今再次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怎會不讓我對這里心生依戀?
鷺島的夜,深沉、寧靜,在這里聽著自己的心跳聲,聽著歲月和歷史的風聲。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8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