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觀后感之一--------越逃離越痛苦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之一
--------越逃離越痛苦
2013-5-23
小燈(佟麗婭飾)懷著怨恨,不斷逃離。
逃離上海,逃離記憶,逃離親人的尋找,親人的思念,逃離媽媽的悔恨與無窮的歉意。
然而那份與生俱來的思念卻無法放下,那是無法抹去的印痕。那是擦不掉的記憶。(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美國也是人間的世界。每天面對的錯綜復(fù)雜有簡單明了的世界,總是有意無意地提醒,總是有意無意地刺激。因為這還是人間啊。
無論是冷漠,無論是溫情。都是時時刻刻縈繞于心,又怎么能逃離呢。
有時,它的養(yǎng)料是刻意忘記,越刻意,越肥沃。
有時,它的陽光是刻意回避,越刻意,越茁壯。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越逃避,越痛苦。越逃離,越接近。
正是我們的刻意逃離,滋養(yǎng)了心中那顆傷痛的種子。
自以為是的認(rèn)為,外面的世界,就可以沖淡內(nèi)心的憂傷。
可是,自己卻在心里用刻意逃離的磚瓦,每天都在修建一座堅固無比的堡壘,任憑時間,任憑空間,任憑什么也不能攻破。
可憐的小燈,你怎么能夠逃離。
面對,是痛苦的。
逃離更加苦痛。
無論你的方法多么巧妙,多么極端。
你都不能挖出你的內(nèi)心,挖出的大腦。
有這樣的存在,又怎么能夠躲避。
我們往往這樣,當(dāng)我們也同樣面對著不愿面對的人。
有時,逃避,遠(yuǎn)離是我們的優(yōu)先選擇,
可是我們錯了,我們談不上懦弱,談不上冷血,但我們很無奈
大結(jié)局是總是顯得笨拙,顯得愚蠢。
越逃離,傷越深
越躲避,痛越甚
可我們不是圣人,有時,明明知道不應(yīng)逃避,卻也只能是暫時躲到偏僻的地方,舔舐自己的傷口,猶如受傷的野獸。滿眼淚痕,故作堅強。
可是面對苦痛,誰能真正勇敢的面對?
逃離,也許是個辦法。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之二
------------選擇是的答案:下意識
先救哪一個???對任何一個人來講,都不是件容易事。
和蘇西的開顱手術(shù)不一樣。這個選擇,可以用理性去判斷,開顱還有一半的機會,不手術(shù)就沒有機會。
這必須做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判斷。
先救哪一個,手心手背都是肉,沒有辦法理性,沒有辦法感性。
最后,小達(dá)給出了答案,就是下意識的選擇。
下意識的選擇,是什么樣的選擇。???
很明顯,沒有理性更沒有感性。
可是,32年的怨恨,就在于小燈對媽媽的選擇,以為那是理性伴隨著感性的判斷。以為有了親疏遠(yuǎn)近,以為媽媽拋棄了她。在與弟弟的對比中,無限怨恨。
面對這樣的災(zāi)難,他們都沒有錯,錯在那樣的災(zāi)難。
巨大的災(zāi)難來得太過突然。
這種下意識的選擇,
是慌亂中的無奈??是驚恐中的遲疑??
是震驚中的迷惘??是恐懼中的被動??
我不知道。
人世間處處要你選擇,時時要你選擇。
平淡的生活中,總是理性的選擇豈不累死人???
鎮(zhèn)定的生活里,總是感興的選擇也不合邏輯。。
從來沒有計算過,那么多的選擇,下意識的選擇的比例是多少??
錯誤的選擇又有多少???
所謂正確的選擇又有多少???
我有點不太敢去計算----我不信你能計算得過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9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