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想到了我的養(yǎng)父
偶然看起了連續(xù)劇《老有所依》,一下子吸引到了我,也觸動了我對養(yǎng)父的懷念與愧疚之情。
我的養(yǎng)父,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盡管在年輕時代,未成家之前,也曾去過黑龍江做了幾年工,盡管抱我時曾經途徑多個城市,來到過浙江金華,可是他除了這些時間,他的多半生都是在家里靠著那雙種地的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做著最最平凡的農民。
他也許再也想不到我的親生父母能夠找我,也許再也想不到我能與親生父母相認。這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只有我的養(yǎng)父自己最清楚,只有曾經收養(yǎng)了一個親戚女兒,長大又被要回去,又要面臨第二次失去女兒的痛的養(yǎng)父最清楚。
如果養(yǎng)父得知我親生父母找我,提心吊膽,膽戰(zhàn)心驚的怕我也飛走,會有多少天的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話。那我定下來,要飛回去,他又是怎樣的心情?
古稀之年,又要選擇是孤單在家還是跟著要飛回親爸親媽身邊,放棄種地選擇打工生涯的女兒到異地他鄉(xiāng)過余下的晚年生活呢?
他知道自己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他不想自己孤單冷清的過著凄涼無人照顧的生活。(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于是他選擇了跟隨女兒南飛。
人說葉落歸根,養(yǎng)父卻要漂泊他鄉(xiāng),盡管他經常說哪里黃土不埋人,盡管他說義烏這地方真好,可是他那一聲聲嘆息,還有跟老家鄰居打電話那激動的心情,要出路費讓最親近的鄰居前來這里玩耍,那是思鄉(xiāng)之情,那是一種迫不得已的精神寄托與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渴盼。
他逢人就說義烏好,義烏太好了,可是對他來說又好到哪里?養(yǎng)父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這里的人也聽不懂我們的家鄉(xiāng)話,所以溝通都成了問題,即便有人沒事跟他打個招呼說說話,聽不懂呀!
我們是他的家人,可是又有多少時間陪養(yǎng)父說說話呢?只有吃飯時間在一起,我卻多半不說話,匆匆忙忙的吃掉,然后又是匆匆忙忙的上班。
養(yǎng)父開始了撿廢品,說是為了賺錢,不如是為了散心,為自己找點活著的意義。
來義烏四年時間,就撿了三年的垃圾,我們盡管生活在一起,又給了養(yǎng)父多少關心與愛?
我為了自己換個環(huán)境,為了自己嘗試不種地,嘗試打工的生活,犧牲了養(yǎng)父多少快樂?
老有所依?這就是老有所依?老了,有人陪著,這就是陪著?我真的感到深深地愧疚與自責。
我的養(yǎng)父也像劇里主人公木蘭的父親一樣,有對女兒事業(yè)的支持,有對女兒幸福生活的支持,他總是說這里好,可是長長的嘆息聲意味著什么呢?
換句話說,理怕反想,換上我自己,老了,離開家鄉(xiāng),離開自己親手蓋的老屋,離開相守了將近一生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來到陌生的異地他鄉(xiāng),那是害怕,那是無奈,內心深處那是多么的排斥?
可是為了女兒,他只有犧牲自己,犧牲自己僅有的那點老年幸福!
每一天看著《老有所依》,內心的某根神經都被刺痛著。盡管我沒有拋棄養(yǎng)父,孤苦伶仃留在老家,貼著孝順字眼的玉霞我的名字,只有我自己清楚,我是把養(yǎng)父變相的判刑,他含辛茹苦養(yǎng)了一個自私的白眼狼,如果當初沒有收養(yǎng)我,或許他的老年不至于如此凄慘,不會有長達四年的精神折磨,充其量在別人眼里是凄涼的,就算老了會被摔傷或者別的什么意外,可是如何會有四年的痛苦呢?
老有所依?這就是老有所依?真的是當今社會多么好的一部電視劇,比那些殺殺打打,談情說愛的片子好看多了,它會驚醒多少人,牽動多少人的心呢?我越發(fā)想念我的養(yǎng)父。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