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題引發(fā)的思考
大家知道,1的365次方仍然是1,那么1.01的365次方是多少呢?在未作計算或者統(tǒng)計之前,你可能會說,恐怕比1也大不了多少,反正起初當我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但答案竟出乎意料,是37.78。那么0.99的365次方又是多少呢?也許答案更會令人吃驚,0.026。這是我以家長的身份在參加“舉起理想的杠鈴--北大學子赴城關中學勵志演講活動”中聽到的一個命題。作為一個統(tǒng)計人員,多年來計算的開方、高次方無數(shù),說真實話,卻從來沒有計算過這樣的人生命題。
回來,我在想,如果上面這個結論讓你不以為然的話,那么,把1.01再縮小1位,換成1.001,把0.99換成0.999,也就是每天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或者減少1厘,它們的365次方又會是多少呢?我告訴你吧,結果是1.44和0.69。它說明了一個啥問題呢?一個人如果每天都提高1厘,即0.001,不多吧,那么,一年累積下來他將提高44%,相反,一個人如果每天都退步1厘,那么,一年下來,它就只剩下原來的70%左右。這樣的話題說給學生,無疑是最恰當不過,說給我們每一個人,其實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剛剛參加工作,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和興奮,可是當一切都熟悉了,工作得心應手了,隨著年歲的增長,于是便懈怠起來,整日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了,這便是大多數(shù)人的真實寫照。當然,通過找關系,走路子而飛黃騰達的大有人在,但這些人因為是在人際關系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占據了資源優(yōu)勢,姑且叫做另類,另類自然不在我們的論述之列,除過這些另類之外,皆為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普通人,只能靠自己,如果自己不進步,那結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其實,人與人外在的形式是完全一樣的,無非一具皮囊而已,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卻相去甚遠。同樣是一所大學里的同學,走出社會后,取得的成果和收獲的成績卻千差萬別;一個是名牌本科生,一個是普通專科生,出的社會,經過多少年打拼,不見得名牌本科生就一定比普通??粕兴鳛?。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雖然原因可謂是五花八門,但上面那個數(shù)學題的道理恐怕是形成結果的最主要原因。
就讓“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為我們的座右銘,保證堅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日積月累,在某天你若回頭看時,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走在別人的前面。
人生,起初其實并沒有意義,就看你給他賦予什么!紅軍堅持靠自己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贏得了建立新政權的最后勝利;涓涓溪流,每天都那樣慢慢地流淌著,最終奔向大海的懷抱,成就了波瀾壯闊;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等等自古代就被人們所傳揚的寓言故事,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只要每天都堅持改變和提高,最終都會有很大的收獲。(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如果我們每天都捎帶一塊磚,那么,一年堆積起來的磚足以砌一道墻;如果我們每天都捎帶一塊木板,一年累積起來的木板將足以建一座通向彼岸的橋。
或許他現(xiàn)在是高官厚祿,或許他現(xiàn)在是百萬富翁,或許他現(xiàn)在是文學巨匠,或許他現(xiàn)在是學術權威,但無論目前有多么輝煌,他都少不了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少不了一步一階的奮斗歷程。
無論你是誰,無論是學習還是在工作著,就讓自己像樹木一樣茁壯成長吧,留下清晰的年輪撫慰記憶,留下蒼翠的枝葉蔥蘢人生,留下繁茂的果實慶典豐收。
一泉水,若不繼續(xù)傾注,終有一天它將干涸;一片地,若不精心耕耘,終有一天它將荒蕪;一座山,如果每天勤于攀登,終有一天它將被你踩在腳下;整個地球,如果每天都跨出一步,在你有生之年,必能繞其一圈。
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不管別人怎么對你,不管社會怎么對你,不管你以前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也不管以前是否優(yōu)秀或者頑劣,從今天開始,別氣餒,保證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在你整個的人生道路上,你就會翻越高山,橫渡大海,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0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