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無聲
文/二代波斯貓
人與人的相逢得益于因緣際會,然有相遇便有分離,一個起點,一個終點,如影隨形。我們經常濃墨重筆話相逢,卻只字難書分離情。人生來就是個矛盾體,悲喜交加,情自難奈。
一言之情緣,思維的聚光燈立馬匯聚到愛情與友情上,卻很少照在親情上,這也許是我們正處青春萌發(fā)的年華,總是熱情地擁抱世界,卻很少有心思回頭看看背后的親人。人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很多人都在親人撒手人寰時才醒悟自己的不孝與薄情,奈何陰陽相隔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不及尚能補,過之無以救,這種遺憾與愧疚往往會纏繞余生。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弊x來雖頗有幾分無奈,卻意在點醒我們“富貴如浮云,親情勝千金?!辟Z平凹曾說“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逼穪砀X及時行孝是已然長大的我們應有之責。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男人的胸懷,這句廣告語改成“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比海洋更深的是父愛”也合情理。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很少細細體味父愛的偉大,反思自己的“薄情”。也是快到了而立之年,才會經常去回想與父親的種種片段,發(fā)現那片段是又短又少,仿佛只有父親慈祥的笑臉定格和“吃過飯了沒?一個人在外要照顧好自己,錢別舍不得花……”幾句對白的循環(huán)而已。這時候才發(fā)現,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像一部無聲電影一樣,固定的畫面配著簡短的對白,卻感動得讓自己快要流淚。我們大多數人的父親都是沉默的,他們老實憨厚,這其中或許有年代的因由,更重要的是,他們更習慣默默地愛著自己的孩子。
兒時在外讀書,每周五晚上和周一早上,無論寒天冰雪,還是風雨交加,我總是摟著父親的腰,坐在自行車的后座穿梭在顛簸的小路上,“一二三、一二三…..”地數著吱嘎吱嘎的蹬車聲,現在每每想起,總能和著自己的心跳頻率,形成一股股感動的震撼。長大是一座公交站,我們離得遠時,無法理解那里的風景與世故,等靠近了,才理解曾經在站點人的深情與不易。我們會不停地向父親訴苦,卻幾乎沒聽到過父親吐露自己的不易,這種愛才是毫無功利的、純真似水清的真情。(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越長大,越懂愛,可是我們的父親在不停地老去,有些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父親仍在,但有些人就沒那么幸運了。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