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之冬天的寧靜【十四】
冬天的北戴河,自然少了許多的綠色。但這少去的,絕不僅僅是綠色。他還少去了雍容,茂密和羞羞答答的遮掩,自然也就少去了那夏季的隱秘和私藏。站在聯(lián)峰山上的望海亭,放眼看去,近山遠水,瘦草枯林,一覽無余;掖垣鳥寒,鳳池荷敗,銅斑鐵銹,青瑣門孤。冬天不但給了北戴河一些個寧靜,也給了那些想看清世間真相的,奇峰怪石們一雙眼睛。它不需要登上望海亭,就能把個前后左右,五臟六腑看得清清楚楚;他不需要攲足踮腳,便可把個千里云煙,萬世今古縷縷撥開片片穿透。當(dāng)然,望海亭也逃不過他目光的撕扯,但望海亭并不在意這些,他正在思考著海鷗,老虎石,鷹角亭,老鴿子等等之未來。
對于北戴河之歷史,望海亭在上篇已表露了自己的痛心感觸。雖難免偏激,卻也不失真切。痛定思痛,一番苦苦的求索,望海亭也悟出了些許的根由。其實,上到天宇,下至人寰,和諧之道,全賴秩序。而秩序則包括心靈的秩序和行為的秩序。那么秩序又是從何而來呢?當(dāng)然這就需要一套維持秩序的體系。
心靈秩序的維持體系,應(yīng)當(dāng)是柔性的,開放的,多元的。但其最終指向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是個體自我發(fā)散后所形成的自在的唯一。首先需要個體的獨立思考,導(dǎo)之以先哲思想的啟迪,籍之以思想歷史的積淀,制之以行為秩序的反饋,進而形成一種脫離權(quán)利后的信仰。這種信仰不藐視物質(zhì),但更注重精神;不輕視眼前,但更著眼于未來;不虛無自我,更顧及相鄰;不茍于聲色,更安于內(nèi)心。有了這樣的信仰,看似干凈的海鷗,會真的干凈起來;老鴿子也不會太過的迷戀權(quán)利而對其骨肉痛下狠手;鷹角亭看到不公,自然會伸張正義;老虎石受到不恭,也會多了些大度,而不至于計較于心以至于面色蒼黃。
但只有心靈秩序是不夠的。行為秩序的建立可能更為重要。維持行為秩序的體系構(gòu)建,離不開信仰體系的基礎(chǔ)。作為維持行為秩序的體系也必須是開放的,透明的,不斷更替的,更是離不開體系內(nèi)外的制約和監(jiān)督。如果把這種體系叫做權(quán)利,那么這種權(quán)力便來源于基層大眾,來源于大眾間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不同的利益訴求。單拿鴿子這個群體而言,如果有了這樣一種體系,鴿王來之于鴿子們的推舉而不是世襲,老鴿子斷然不會作出那樣的舉動。
望海亭似乎找到了答案,滿臉的喜色洋溢于聯(lián)峰山的每一個角落。望海亭也似乎看到了曙光漸現(xiàn)的未來,困惑的雙眼一掃往日的迷惘。但一只山雀的到來,驅(qū)散了望海亭所有的美好,哪怕這美好是暫時的。山雀嘰嘰咋咋的向望海亭傳達了龍王對鷹角亭的任命。山雀飛走了,望海亭依然裸露在海風(fēng)的呼嘯之中。
但聯(lián)峰山上的松柏們,并不屈服這呼嘯而來的海風(fēng)。他們在黑黢黢的外表深處,正醞釀著春天的種子。這松柏又何止于聯(lián)峰山上的,還有山下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