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二)

我是來自山里的,對山可能有一種特殊的喜愛。早年讀到臺灣作家李樂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樓閣》,就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覺得他寫出了我雖然天天見得到,卻未必想得到的感受,于是就深深的記住了這個名字——“空中樓閣”。雖然在詞典里,這個詞通常被賦予不現(xiàn)實、空想、虛無的含義,是帶有一些貶義和否定之意的,但我依然喜歡,就像我也喜歡它的兩個鄰居“虛無縹緲”和“海市蜃樓”一樣,它們非但不虛空,反而顯得有種人間難尋的極致的美。
??不僅如此,喜歡這個“空中樓閣”,還有一個原因。小時候經(jīng)常跟著哥哥們上山打柴,哥哥們是從來不會放棄可以自由玩鬧的機會的。每當把柴捆好之后,總是并不急著回家,而是和那些伙伴們在山里玩起一種“炸碉堡”的游戲。所謂的“碉堡”,其實就是選擇方便搭建房子的地方,就地取材用一些木柴和藤條以及雜草搭建起來的小房子。我們分別扮演八路軍和日本鬼子圍著碉堡展開巧妙的周旋,當然劇本就是小時候看的圖書(即小人書)了。這種我們自己搭建的小房子無疑就是我心中的“空中樓閣”,它里面藏著我們童年的智慧和快樂。
??不過現(xiàn)在我要說的是我的空間,在我眼里,它就是同樣帶給我美好、智慧和快樂的“空中樓閣”。
??步入我的空中樓閣,最值得欣賞的當然是里面琳瑯滿目的空間“日志”了。每當閑暇時候,我便會備茶一杯,弛弛然坐下來,打開電腦,登上,點擊空間動態(tài),快速瀏覽,以獵人的敏銳捕捉自己心儀的獵物,一旦發(fā)現(xiàn)寶貝會毫不猶豫收入囊中。我就像柳宗元筆下的蝜蝂,一路走來一路搬,多多益善,不知疲倦,我的空間便是這樣一天天豐富起來,精彩起來。我把這積累至今已達數(shù)千篇的日志分成了二十一個類別,分門別類,安排好它們的位置,這樣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從容地漫步,悠閑地欣賞了。這些日志內(nèi)容非常豐富,文史哲藝,影視生活,古今中外,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漫步空間,欣賞美景,我在音樂中陶醉,在書畫中流連,在文字中回味,我甚至覺得現(xiàn)實也因此變得明媚起來。流連好友空間,也如同步入一個人間大劇院。多少人生悲喜劇在這里上演,多少人洗掉現(xiàn)實的污垢,演繹自己理想的角色。我有時會透過文字陷入玄想,想象那文字背后的人們究竟過的怎樣的生活,又會有怎樣的經(jīng)歷,哪怕其實不得要領(lǐng),也頗有意思。若能碰上三五好友,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或者停下來聊兩句,只要是共同關(guān)注的話題,無須問來路,也不管去向。空間之樂,豈一個“趣”字了得!
??我的空間“相冊”也彌漫著獨特的馨香,它就是我的空中樓閣的后花園。三十個相冊如同三十個景點,自然美景、社會風物、書畫精品,豐富多彩,賞心悅目,直叫人流連忘返。在這里可以閑庭信步飽覽湖光山色,閱盡人間美景,欣賞書畫藝術(shù),感受閑情逸致。????????
??看空間,悟人生。在別人的天地里穿行,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把自己融入進去。漸漸地,我也開始在空間里寫點雜感,用“說說”來抒寫生活。我寫“說說”,大都隨心所欲,不受約束。時長時短,或敘或議,三言兩語,圖的就是個干脆。若有人響應,則表明能引發(fā)共鳴,若沒人響應,也能一抒胸中塊壘,展現(xiàn)自己的真性情。我不愛那種哲學家似的心靈雞湯,覺得雖然高妙但缺少溫度;我喜歡觀察生活再現(xiàn)生活,哪怕一個小小的鏡頭,一個粗淺的感悟,在我也是很珍惜的。刀常磨不鈍,腦常動則靈。寫幾句“說說”,練一練大腦,何樂而不為呢?都說文如其人,我的“說說”最能反映我的個性和思想了,因為在我的空中樓閣里,我一般是在這里袒露我的心聲、宣泄我的情緒、記錄我的感悟。我很喜歡沒事時回讀自己的說說,我也很滿意自己記下了那些瞬間的思想火花,因為時過境遷,我經(jīng)常會為自己居然寫出那么富有靈氣富有哲理的話而自得??臻g“說說”,就是我心靈的休憩站,是我靈魂的庇護所,是我思想獨舞的天地,也是我空中樓閣的休息間。(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網(wǎng)絡(luò)是現(xiàn)實的延伸,空間是心靈的港灣。我們的生活往往被限制在一個小圈子內(nèi),簡單,重復,甚至枯燥乏味,是網(wǎng)絡(luò)在我們面前打開了掃視世界的窗口。我們的心靈也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瑣碎擠占,變得不再有往日的浪漫,是空間讓我們可以重構(gòu)自己的天地,激揚文字獨抒性靈。
??我愛我的空間,我愛我的空中樓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9091/
我的空中樓閣(二)的評論 (共 7 條)
- 心靜如水 審核通過并說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