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回憶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首 醉酒詩,“不去不去又去了, 不喝不喝又喝了, 喝著喝著又多了 ,晃悠晃悠回家了, 回家進門挨罵了, 伴著罵聲睡著了, 睡著睡著渴醒了, 喝完水后又睡了, 早上起來后悔了, 晚上有酒又去了”。這首詩寫到了每個聚餐人的心里了,很直白,寫的跟現實中每個人的情況一樣,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說的也確實是那么回事。
都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對酒的認識大概是從小時候剛學著看電視時熱播的水滸傳中了解的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情節(jié)。酒壯慫人膽,武松若不喝酒,敢上景陽岡嗎?酒已經深入人心了,高興了喝兩杯,不高興了也喝,朋友同事聚餐時喝,一個人時也喝,結婚時喝,離婚時也喝。
一句老話無酒不成席,道出了酒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特別是過年時節(jié),更是少不了酒。大年初一在長輩家中,也總是會擺幾個小酒盅,滿滿的白酒,等著前來拜年的人喝。
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過年,走親戚時候的坐桌喝酒。每次走親戚時,中午到了吃飯點主人會炒幾個菜,熱的涼的拼一桌。然后,就是男的先坐桌,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最后拿兩瓶白酒,一桌人圍在一起,不會喝的被勸著喝,會喝的就自己端著酒杯,呲一聲就一口干了。接著就是會喝的開始吵吵囔囔的猜枚劃拳拼酒量,死纏爛打的勸酒,喝的昏天暗地,不知東西南北。更有甚者,從中午喝到半夜的。
那時候的人喝酒后酒風都不太好,大吼大叫,罵罵咧咧,兩杯就下肚都不知道自己姓啥了,也可能是借著兩杯酒發(fā)泄一下平時對某件事或某個人的不滿吧,畢竟,喝醉酒的人,說出的話都被認為是醉話,沒人會當回事?,F在依然會有很多人在借著酒發(fā)泄著自己的不順心,借酒澆愁愁更愁啊。那年月經常能看到那些嗜酒如命的酒瘋子,從街頭罵道結尾,招不好就會挨上一頓打。
可能是那時候的物質匱乏吧,人們喝酒的機會也不多。也可能是對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吧,當到了有酒喝的時候,總想多喝兩杯。以借著酒勁,來麻痹自己的對現實的無奈吧。在新年的那幾天下午,或者平時誰家辦酒席時,總是會看到有幾個喝的迷迷糊糊的人騎著自行車,歪歪扭扭的騎行在路上。路邊,溝底,都經??吹阶砭频娜颂稍谧约和铝艘欢讯训奈畚锱赃呍谒X,惡心的場景加上刺鼻的氣味,使路過的人都是掩鼻而過。(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都吃的好喝的好,不愁吃也不愁穿,自然也不會借著酒來麻痹自己了。逢年過節(jié)時,站在路旁,再也看不到那些躺在溝底睡覺的嗜酒如命的酒瘋子了。
有時候就會想,人為什么非要在聚會時喝的爬到桌底下呢?點到為止不好嗎?現在的人喝酒都是想著怎么把某人灌醉,灌暈,似乎這樣喝酒才有樂趣?若是七分醉好夢田,何苦要拼命貪千杯呢?迷迷糊糊的感覺很好,何必非要喝到不醒人事呢???
一座城,一個孤獨的夜晚,一個人,一瓶酒,一首喜愛的老歌,一份快餐,吃著喝著聽著孤獨的老歌回憶著......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