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二創(chuàng)詩《摸魚兒·溫迪》創(chuàng)作談 及 溫迪人物內(nèi)涵解讀 與 中國文化輸出論【散文】
詩曰:摸魚兒·溫迪
賦詩詞、高天神話,吟游彈唱爭執(zhí)。鳴琴飲盞千年后,戲語魔神無日。真舊事。何處見、密約簽背西風熾。萬人稱自。便高塔孤王,少年飛鳥,國度未曾似。
知心里,若問誰提彩筆?自由正道雕砌。遠行四海遙天際,聽取殘章迢第。雖燼寂。這天下、我言未見無風地!千絲細細。算來此山河,傳奇欲數(shù),隨手樂歌起。
《摸魚兒·溫迪》這首詩,按批次屬于“《蒙德》篇”的第二期,亦即整個系列的第二期;位列第四首,總排名是第十一。目前(即截止2022.5.2)原詩系列在b站獨家首發(fā),第二期

發(fā)布于今年的2月20日,《摸魚兒·溫迪》是當期的推薦,可以擔當主打的重任。那么為什么恰恰是這一首獨秀一枝呢?算來,原始的選題其實占最主要的原因,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只是單純的起了一點兒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已。
零:曲譜
《摸魚兒》的正體譜:
仄平平、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平仄(仄)。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仄)。
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平仄(仄)。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摸魚兒》調(diào)始于唐代教坊曲,以晁(補之)、辛(棄疾)、張(炎)三詞為正體,其中晁為代表。這三個體實際上是同一體,辛、張二人是后來者添韻。此外的李演、白樸與歐陽修是真正意義上的變體。
關(guān)于《摸魚兒》這個一流佳曲的文壇套話就不洋洋贅述了,總之就是一個字兒:好。百搭、萬用、牛逼!
一:摸魚
巴巴托斯(Barbatos),米哈游出品的游戲《原神》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自由城邦蒙德的建立者,“塵世七執(zhí)政”中的風神,為了讓蒙德人民得到自由而放棄治理。
翻譯一下就是:摸魚。
溫迪是游戲前期大力著墨的人物,在主線劇情中擔任除了“我們自己”以外的一號角色,其人物設定極其豐滿、形象異常生動:全程,都在怒刷唱歌、喝酒的“摸魚人生觀”。一句“欸嘿”,大概是最讓人會心一笑的梗兒了吧。而這種優(yōu)秀的摸魚行為,又延續(xù)到了溫迪個人的傳說任務當中。當然,摸著摸著一直摸到正事兒,就帥氣地顯個靈,刷一下神跡高個潮,完事兒繼續(xù)摸魚。
談到溫迪,倒不如談到摸魚而轉(zhuǎn)到溫迪的多?!睹~兒》算是當代極為著名的詞牌名了,對于有一定認識的人們來說,屬于是t1的熱度。我想,不止幾千幾萬人,曾經(jīng)聯(lián)想到過它們吧。要說有什么可惜的,大概是,我,沒有溫迪吧。
二:創(chuàng)作
“原詩:原神原創(chuàng)詩詞” 的企劃是我在2021年底(非常底,第一期是于12月31日發(fā)布的)開始籌劃的。第二期的內(nèi)容都是在2022年的1月底、2月初這段時間內(nèi)陸續(xù)完成的。其中,《摸魚兒·溫迪》是極早的一首,具體的時間我真的記不清,因為普通的文檔并沒有記錄時間的功能,我也沒有此類的習慣。整個大的時間段內(nèi),我只有日復一日的上工,每天加班到深夜,尤其沒有假期就更沒有了區(qū)別日子的標準了,天天都是如此,誰管幾月幾號,誰管星期幾?。?/span>
總之,時間是1月的中下旬了,“熬夜使我快樂,通宵使我猝死”,當年也多少如此因為,使得我失去了上到大學的機會。原詩 第二期的更新,于是持續(xù)拖到了年后,過年后都半個多月了。
三:溫迪的自由
談及溫迪這個人物的形象內(nèi)涵,真的是優(yōu)秀至卓越。摸魚摸魚摸魚,這是當代打工人的愿望嗎?
其實不是,有誰會真心許愿摸魚呢?其實溫迪也不是在摸魚,美好的愿望與美好的故事各自繞了一個彎而掩藏到了背后。溫迪是在摸魚嗎,不是,自由就是自由,只有在不自由之下的謀求自由,那才是摸魚;真正自由的“摸魚”,不叫“光明正大”的摸,而是直接在養(yǎng)魚。蒙德的自由就是自由,是需要有風神而不需要出現(xiàn)風神的自由。有人說了,就是所謂“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王他也得當吉祥物;而像1945年后的日本天皇,得是在極為特定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
蒙德的政治制度,首先是理想情況下的假設;其次是城邦并不能算國家。這里也不需要討論諸如“面積”、所謂“體量”的問題,相關(guān)的種種,誰自己心里還沒有個參數(shù)嗎?另外,像琴團長與甘秘書那樣的頂尖“首相”“總理”,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賢才啊。溫迪的自由蒙德,就這樣在一個個優(yōu)勢條件之下矗立在了理想之上。而這樣美好的理想,告別了機械的 詩樂、脫離了貸款的 生活、拋棄了枷鎖的 社會,這是蒙德的自由,這是溫迪的自由,這也那個少年成真的理想。
這不是“田園牧歌”的烏托邦,而是“不知有漢”的桃花源。
四:原學考據(jù)家的歷史之外
著手的人物的本身,那么自然是姓甚名誰、此是何人了。從一只風精靈,到風神巴巴托斯,到吟游詩人溫迪,這都是魔神戰(zhàn)爭時代的往事了。再加上從無名的少年、無名的騎士、弓手阿莫斯再到溫妮莎與西風騎士團,可以說,溫迪一人的身上,放置了太多太多傳奇的故事情節(jié)了。原神的考據(jù)家們,早已把這一切鉆研完了,蒙德的歷史是最為膾炙人口的樂章。
為什么說蒙德的自由是桃花源?從“君主立憲制”到“君主離線制”(欸嘿),實際上,哪兒有人真正的去專業(yè)地考究過原神的一切?溫迪愛好吟游賣唱,這當然是用的歐洲中世紀吟游詩人的瀟灑形象,但他卻同時是一個地方(國家/城邦)的最高權(quán)力統(tǒng)治者。這在中國很常見,我們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有如此的確切記載的地方,大概因為這是中國的政治文化,所以找不到其他地方有準確的記載,甚至不能算到籠統(tǒng)的所謂“中華帝國”之中。
五:在書籍之內(nèi)
《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察賢》)載:
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卞底觿t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以治義矣,任其數(shù)而已矣。巫馬期則不然,弊生事精,勞手足,煩教詔,雖治猶未至也。
“鳴琴垂拱而天下治”,被嘲諷為士大夫的迂腐理想(癡心妄想),這個鍋,古代士大夫可不背啊。在政令施行精湛完善的情況下,社會將會以最平穩(wěn)的軌跡自然運行;說白了就是各部門齊全,一切生產(chǎn)、生活活動都在正軌之上,統(tǒng)治者是可以“無為而治”的,不會一天就往縣衙門里塞一堆文書。宓子賤彈鳴琴,身不下堂而治單父,是怎么做到的?他這不是說了嘛:我之謂任人,任人者故逸。把治理的事情往手底下派下去,自己光明正大的摸……不是,直接兼職養(yǎng)魚都綽綽有余。所以喝喝酒、彈彈琴,身不下(出)酒館而蒙德治也。
追根溯源,像蒙德這樣的一個個小縣城,在中國(遠、上、中)古代何其之多。環(huán)境山清水秀,百姓安居樂業(yè),官吏廢寢忘食,統(tǒng)治者卻無為而治。而它的背后,還總少不了諸侯紛爭的陳舊故事、反抗專制暴政的農(nóng)民起義,與滿懷美好理想的,人民。
(理想止步于王朝的封建,差不多至宋以后,便回不到漢唐盛世的自由開放、春秋戰(zhàn)國的思想繁榮、夏商西周的禮樂風雅了)
六:傳說
溫迪的傳說任務,便是在這個美好城邦之中,發(fā)生的一個充滿了人性思想的故事。
要如何,讓客死他鄉(xiāng)的魂靈的隨風回到故土呢?
我甚至想到了一個恐怖卻又溫情的有趣文化——湘西趕尸:
趕尸,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移靈,發(fā)源于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溆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尸人”的傳聞,即趕尸人利用“秘術(shù)”,將客死異鄉(xiāng)的人的尸體帶回家鄉(xiāng),讓他們?nèi)胪翞榘病?/p>
盡管“湘西趕尸”從未得到科學驗證,也未被親眼證實,但是卻成為很多驚悚電影的原型。
由狐離填詞的《伶仃謠》如是描繪道:
杳杳飛花 散落天涯
讓那些白骨 別忘了回家
清明灞上 牧笛悠揚
催行人斷腸 又淚如雨下
…………
流螢四散 殤歌安詳
遠行的靈魂 已不再回望
杏花村莊 炊煙初上
哪一程琴聲 彌散了天光
…………

彈琴的風神終于出手處理正事了:
……遠行四海遙天際,聽取殘章迢第。雖燼寂。這天下、我言未見無風地!……
七:文化輸出
(對于“大多數(shù)”而言的討論,不計個例)
文化本不應輸出,文化不是商品,不能被輸出,文化只能去影響。
“文化輸出”說白了,就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把具有自己國家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內(nèi)容,傳播到各地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
輸出的文化是書籍里的文字,是熒幕上的影像,更是一舉一動的文化內(nèi)涵。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文化,是僅停留于紙面,還是感同身受呢?如果輸出的是書籍里的文字,那么它一定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輸出的是一顰一笑的點點滴滴,才可能有“潛移默化”的條件。云堇短短的一段pv,為何會成為 原神文化輸出?的扛鼎之旗手呢?因為它正是一面旗幟,招搖而炫耀,將“中國文化”帶到全球的玩家身前,并驚艷至膜拜。它帶來了可觀的輸出力量,它引爆了直觀的輸出熱潮,它也創(chuàng)造了宏觀的輸出效益。
然而追根溯源,真正在源源不斷的文化輸出的,是一切的一切的文化內(nèi)核,是“中國的”、“中國式的”、“中國人的”。我不知道他們和你們知不知道,我們可能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只知道“詩詞歌賦”,不知道“詩”、“詞”、“歌”、“賦”,但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有太多太多是“中國文化”的內(nèi)核了。我們不知道的,是我們自身的文化,是我們自身就懷揣著的文化,是我們自身文化于是創(chuàng)造的平平無奇的日常生活。
“文化不是商品,不能被輸出,文化只能去影響?!?/span>
八:輸出文化
如是這樣的文化影響,才是另一種深刻意義上的文化輸出;是精神的、是文化的,而非商品的、經(jīng)濟的。
2012年莫言獲諾獎,諾貝爾委員會的頒獎辭是這樣說的:
莫言“將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民間故事,哪里的?中國(山東濰坊高密)的。
歷史,哪里的?中國(近現(xiàn)代)的。
當代社會,哪里的?中國的。
比之更早的第一位獲獎的中文作家高行?。▏栏褚饬x上他寫作用中文、法語兩種)
(1940年1月4日出生于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1962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yè),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并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俣龋?/span>
獲獎原因更是直接:
“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shù)戲劇開辟了新的道路。”
九九歸一:結(jié)語
(淺)文化輸出到世界之上,就像溫迪傳說任務里去往未知領(lǐng)域的探險者,蒙德始終是他們的故鄉(xiāng),在天上有細細的千絲微風相聯(lián)系著。而文化影響,正是那細細的千絲微風:
“賦詩詞、高天神話,吟游彈唱爭執(zhí)。
鳴琴飲盞千年后,戲語魔神無日。
真舊事。
何處見、密約簽背西風熾。
萬人稱自。
便高塔孤王,少年飛鳥,國度未曾似。
知心里,若問誰提彩筆?
自由正道雕砌。
遠行四海遙天際,聽取殘章迢第。
雖燼寂。
這天下、我言未見無風地!
千絲細細。
算來此山河,傳奇欲數(shù),隨手樂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