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不接(劉炳忠)
青黃不接
春天欲去,夏天將來,是兒時最難熬的季節(jié),地里的野菜成了口糧,家中幾乎沒有什么余糧了,稀飯真是稀得可以當鏡子使用,還好,母親總是在平時扣除一些,稀飯中會有點山芋干或者菜干,在前一年的冬天,母親總是腌制了很多菜,喝稀飯總是可以借著咸味鮮味多喝一點。
餓----是每一個人當時的感覺,不管誰,與飽好像都是無緣。所以能吃的東西沒有人嫌棄,三月,四月是最難熬過的日子,期待天氣晴朗,麥子早熟,早熟的也是大麥子,于是家家給大麥子去皮,皮很硬,喂豬了。籽煮飯,就著咸菜,就是豐盛的主食,吃得人聞到味兒就倒胃,于是總想走親戚,不管親戚家怎么樣,去了總會有點豆腐甚至可以有點肉什么的。其實是給親戚找麻煩,我們走了親戚幾天都不知道怎么過的,最起碼大麥飯里有很多米,比家里好吃,走親戚也是難得的事情,父母不給去,有時是偷偷的溜去的,有時是借口,反正腦袋聰明到想法吃飽的地步,比現(xiàn)在孩子聰明多了。
五月的好日子可以開始了。地里的小麥剛剛微熟,為了解饞,母親把微熟的小麥用手揉下來,去掉麥芒,淘洗干凈,在磨子上加水磨漿,然后加上蔥蒜生姜,在鍋里烙餅子,好香好香----我總是屁顛屁顛的拿兩塊送到地里給父親,父親吃一半,知道我還想吃,于是我又沾了父親的一半。
外婆家條件不錯,她們與舅舅分家了。沒有孩子吃閑飯,于是日子總是不錯,父母不給我們?nèi)?,覺得寒酸與丟人,外婆總是希望我們?nèi)?,她喜歡用醬豆燉雞蛋,大蒜燒咸肉,還會有豆腐百葉之類的。我們?nèi)チ?,幾個表兄弟都會到場,我們絕對沒有小表弟吃得多,他是速度最快,于是外婆罵我們沒用,我們也知足了,沒有白來,回去還會炫耀吹牛,把小伙伴聽得流口水。
其實河里有魚,我總是怪父親不去逮魚蝦,后來理解,生產(chǎn)隊不可能給你時間讓你去的,所以只能看著魚蝦餓著肚子,春天家里那么一點咸肉,只能參合蔬菜炒炒,這樣也不知道誰家有?幾家有?有的人家真的罕見。父親母親勞動時會帶回來幾個野雞蛋,那是我們姐弟精分細斷的美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就這樣,我家的日子還是讓很多人羨慕的,我不知道不比我家的日子到底怎么過來的,我的書包里會帶上山芋干,在課余和幾個關(guān)系不錯小伙伴的分著吃,二分錢一個燒餅也會吃幾個人了。
外婆家門口是集市,我不知道那時人趕集是為了什么,吃飯都是問題了還趕集,我父母去得不多,除非真的需要買什么,就是去了也不會到外婆加吃飯,除非外婆發(fā)火了,我父親才遵命的過去。父親不喝酒,所以外公總是一個人喝酒,父親吃半飽就會放下筷子,外婆注意到了,總是最大的碗并且把碗里的飯壓實。好幾天不見我們,外婆就會讓人帶回來幾根油條或者幾塊燒餅,母親總是公平的分給眼巴巴的孩子,不管誰家的,只要在場。
對于現(xiàn)在孩子“青黃不接”是一個詞匯,看著他們漫不經(jīng)心的吃飯或者厭食,我極為感慨,重復講著我們的歲月,孩子們也聽,稀奇好笑。但是我的孩子還好,不剩飯,不浪費。因為他們也相信“青黃不接”是父輩們童年最深的烙印,父輩們永遠都會有三四月的回憶與感慨-----------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4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