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清:此時無聲勝有聲,畫意詩情臻妙境

【關鍵詞】趙廣清 詩情畫意 妙境 財經
繪畫是無聲的視覺藝術語言。要使靜止的畫面律動起來,使萬物的靈性,在有限的畫面里活躍、延伸、擴張,更好地展現(xiàn)畫作的藝術魅力,達到“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境界,沒有深厚的文化、繪畫積淀和浪漫的詩人情懷是很難做到的。大凡優(yōu)秀的藝術家為臻臨書畫藝術 “詩情畫意”的至高境界,都會將詩情入畫,從而使詩有了形象的依托、想象的翅膀,畫中的詩意或題詩也起到了聯(lián)想及點題的作用,讓人們更容易把握畫家的意圖,產生共鳴及美的享受。藝術家趙廣清先生認為:“在靈魂中沒有詩情的人,不能把大自然的詩情畫意傳達給大眾的人,就不能算作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
趙廣清先生汲古納今,集多種才藝于一身,是玉米葉畫創(chuàng)始人、環(huán)保膠發(fā)明人、《八角圓宮格》書法設計專利人,繪畫、書法、詩詞、篆刻、雕刻、學術論著,教書育人,樣樣耀眼,風骨獨彰。他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潛研油畫、國畫等中西方繪畫藝術五十多年,研究生學習期間師從藝術家歐陽中石先生,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書畫作品名揚四海,學生遍布國內外。他的書畫、雕刻等作品無論人物、山水、還是花鳥,動物等等在嫻熟、精到、老辣的筆觸里,不僅意象精確、構圖新奇、形神俱妙、生機勃發(fā),而且還有無盡的詩情畫意吸引著你,令人流連忘返,樂而忘憂。
趙廣清先生作畫,一直秉承中國美學對自然美的理解,“道法自然”,并成為詩畫結合最堅固的基石。他認為中國畫崇尚“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就是把自然景物作為對人生的認識和反思的一種載體,并與詩畫相結合,以其獨特的精神內涵和民族風格,成為描寫反映人類精神境界的最高樣態(tài)。在構圖時要在畫面中留白,給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間。有些畫面上的無,其實就是有;有時虛,就是實;有時靜,就是動;有時空,就是滿……也就是說要表現(xiàn)出“此時無聲勝有聲”、“遷想妙得”、“回味無窮”的意境。而這種深層次境界的發(fā)散,完全要靠藝術家精湛的功法和賦予畫作詩意的內涵才能呈現(xiàn)出來。因此在作畫之前,他都要先寫些詩文,或是表現(xiàn)在畫作中,或是提在畫面上,營造出詩畫相生、詩畫相輔、詩畫同輝的“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的境界。
趙廣清先生的書畫大到宏篇巨幅,小到尺寸之間,雖然品類繁多,但都是渾然天成,詩畫融鑄。從詩畫的角度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詩情作畫,在畫面中看不到詩文,但能品讀到詩意;另一類是在畫面上直接題詩。
他的第一類書畫作品中,最難的是如何把“啞巴畫”這種視覺藝術語言準確完美地呈現(xiàn)給觀畫者,讓觀畫者可以讀出畫境中的詩意,也就是讀出其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中飽含著的詩的意趣。為此,他在創(chuàng)作之前,總是細致構思,并把內容以詩的語言記錄下來,再虛心請教藝術家、語言學家、文學家、批評家、鑒賞家、各層次人士等等征求批評建議,反復修改定稿后,再精心落筆,力求在方寸之間再現(xiàn)自然神韻,給人如歌如頌的詩意美。如在《瞰》中,一只蒼鷹站在高高的山崖上蓄勢欲飛,鷹眼銳利,腳爪剛勁。在畫外詩中他這樣寫道:“崖頭高又險,吾家安上邊。養(yǎng)精并蓄銳,待機沖云天。四野卷冷云,高空不勝寒。兔兒塬上跳,且把目瞪圓”,一種無謂艱險,豪氣凌云的英雄本色躍然畫上。在《靜泊》中,滿月、小船、蘆葦、水鳥、湖水組成了一幅靜謐的畫面,在畫外詩中他寫道:“雨色的湖面,憂郁得不能自抑,蒼白的情緒逗留漂泊于湖水波紋里的葦葉。想想那波紋里初綻的微笑,搖曳綠綠的水草,流過鋼琴曲般的清澈。游曳在湖邊的孤獨,沉重的步履砸碎我郁郁的情結,讓那悲哀的種子發(fā)芽沖破矯情傲慢灌溉厚厚的土層……葦葉靜泊,游蚊戲水,生活不免瑕疵,風雨洗濯后才能玉樹壯成。靜泊之中凝練沉靜的情思,洗盡鉛華,在超脫中尋找心靈的制高點。用靜泊的智慧穩(wěn)定在波濤洶涌中的方向,最大的智慧不是光彩肆虐洶洶襲人的才情,而是在靜泊中默默制造沉沉的感動。靜泊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在靜泊中想象感動,思考人生,感受沉重,蒼心不老,靜泊琢玉!”,飽含了人生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上,只有苦苦追尋,忍受孤獨寂寞痛苦,放棄安逸浮華,方達人生至高境界的哲學思想。他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通過對客觀事物所蘊藏的獨特內涵的挖掘,形成和延展非同尋常的認知,將這種詩意注入藝術作品中,也就賦予了藝術作品以靈魂。如此畫境是畫也是詩,以詩入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傳達了藝術的美學意義和深刻的哲學思想。(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他的第二類書畫作品,也就是在畫中直接題詩,其難在既不能讓詩文書法奪了畫勢,又要讓詩文書法輔助畫魂。讓書法、詩文這一輔助形式必須與畫境完美契合或互補,也就是在繪畫的視覺語言形式上再加上文字符號語言,通過讀詩文觀畫,加強藝術境界的深度和廣度,達到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形神兼?zhèn)涞乃囆g感染力。為此,他研習了四十多種書法字體,熟讀精通詩詞歌賦曲聯(lián),對每一首題畫詩的詩句都反復推敲,將詩的韻律美、音樂美、情境美都納入畫中,并廣采眾議至句讀精準才入畫。最后還要根據(jù)畫面的主旨選擇最貼切的書法字體將詩文寫在畫面恰當?shù)牟课?,成為畫中構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樣將畫中不能盡情盡意之處用詩文表達深化題意,或將想直抒胸臆的詩文以書法書寫于畫面,或直接點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觀賞他的畫,往往在賞畫的同時還能品讀書法的精到,玩味詩意的深邃,進而咀嚼出畫中物象的真、情、意。在詩、書、畫、印的不同藝術形式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中完成一次次心靈升華之旅。如在《中華龍》中,祥云、金龍構成了主畫面,題畫詩寫道:“玉葉方圓盡奇麗,云中騰起中華龍”,抒發(fā)了他對祖國、對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表達了他用玉米葉藝術“書我國家史、畫我民族魂、揚我華夏風、傳我中華情”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梅、蘭、竹、菊》四條屏中,他做的藏頭詩:“梅花傲雪迎寒風,蘭馨清香迎春風,竹影婆裟迎夏風,菊凌霜曳迎秋風”引人領略花中四君子的風采,又帶你去看每一君子的風骨,且各有新意: “詠梅:最喜漫天雪,素裹看冬殘;霜摧志更堅,凌寒獨自開” ;“ 詠蘭:山野生幽草,春暉楚留香;高潔不嬌媚,無意竟芳妍”; “ 詠竹:直節(jié)會清風,心空物欲窮;爭春幽古道,養(yǎng)志傲蒼穹”; “詠菊:奇萼傲蒼生,凝霜獨崢嶸;不與春爭色,邀梅舞秋冬”。這幾首詩所蘊含的韻律、節(jié)奏和情感被他融入畫中,再用行書寫之,筆法豪放、畫境深遠,詩意盎然,加深了視覺藝術形象,將畫面內在的情境延伸與拓展,以寫意的筆觸與情感契合,表現(xiàn)出寧靜致遠的傲然風骨、高潔堅韌的精神品格,真可謂畫品如人品。在他看來,外觀宇宙,內照自省,提高和凈化人格進而不斷升華藝術境界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真正的宇宙,不是人們可以用感觀感受到的層面,而是不可言說的精神——“道”的世界?!暗馈笔菬o形無色、無聲寂寥的,卻是詩意的,宇宙的本源就是如此,真正永恒的美也是如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藝術家的責任和使命就是要真實地表現(xiàn)大美,用虛靜慎獨的胸襟去容納宇宙精神,在宇宙的杰作——萬物中發(fā)現(xiàn)美、挖掘美、展現(xiàn)美,將畫和詩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交融在一起,“詩畫體一律”也就成為他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當人們觀賞趙廣清先生的書畫作品時,無不被他那詩畫交融而產生的美所打動,那“無法之法”的率真之美,空靈寂謐的靜和之美,如夢似幻的浪漫之美,詩詞歌賦的格律之美……在咫尺之間繪千山萬水之雄奇,于卷軸之內顯人間造化之玄妙,給人“觀山則情滿于山,看海則意滿于?!钡母袆?。他將畫意詩情珠聯(lián)璧合,為人們呈現(xiàn)了一個色彩斑斕且美妙絕倫的藝術世界,正如宋代詩人蘇軾說的那樣“古來畫師非俗士,妙香實與詩同出”。
劉艷霞2014年5月15日寫于松花江畔。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5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