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竹海游記

聽說市郊有個石塘竹海,景色堪比九寨溝。適逢“五一”黃金周,到處人滿為患,何不一家人帶上小狗,就尋一尋這離家不遠又清靜的“九寨溝”?也是歡度勞動節(jié)了。
打開導(dǎo)航,車從高速下到省道、縣道、鄉(xiāng)道。穿過村莊,越過山澗,漫山遍野都是毛竹,蔥蔥蘢蘢。想必這就是竹海了。耳畔除了呼呼的風聲,就是竹葉隨風發(fā)出的陣陣沙沙聲,就像大海潮起潮落。山坡上,山洼里,車沿著山道起伏跌宕。密密叢叢的高大毛竹伴著濤聲成片地搖來蕩去,一浪涌過一浪。駕著車,倒像是在海上沖浪。未見石塘,先入竹海,真讓人不禁有點心潮澎湃。
可是山道越走越窄、越荒僻,卻遠不見石塘蹤跡,甚至不見行人,不由得懷疑起導(dǎo)航來。導(dǎo)航犯糊涂也害人。終于見到一戶人家,叩門詢問,一老者說再十里就到。農(nóng)人的十里不曉得究竟是多少里,硬著頭皮繼續(xù)前行,心情早已不再“澎湃”,反倒惴惴了。拐到一處坳口,像是個廢棄的采石場,停著幾輛車,一群年輕人正在煙熏火燎地忙著燒烤,一個個烏眉黑臉。見著人煙,心情放松了些,想必不遠了。果然,又過幾道彎,遠遠就看見一條大道熙熙攘攘,沿路邊停了許多車。山坡上還專門辟了一塊空地,也停了不少車。一個警察跑前跑后指揮著,忙得一頭汗。想來沿著大道一直走,我們也早該到了。
找個空隙把車塞進去。腳才踏著地,眼前赫然一個大牌子:“安徽省界”。這是到哪兒啦?那石塘屬南京地界啊!東張西望的不知該往哪里走。樹蔭下,農(nóng)民擺著攤叫賣瓜果菜蔬,還有不少賣網(wǎng)兜的。那該是在石塘里撈魚用的吧,可石塘又在哪兒呢?問一攤主,這么多人都來玩什么?攤主不屑地撇撇嘴說“搞不懂”;聽說這兒有個石塘好看得很?攤主干脆只撇嘴不作聲,少頃才把嘴朝公路對面努努,更加的一臉“搞不懂”。順著這嘴“指引”的方向,看見路對面的樹林間有一大塊空地,放著一個大大的充氣城堡,幾個小孩子在上面爬著、蹦著;再往上是一條小徑,幾戶“農(nóng)家樂”,門前的餐桌有幾位食客;再后又是山林,哪兒有水塘?空地的右上方是一道高高的坡,像是堤壩,擁著不少人。且上去看看!
擠到壩上,眼前豁然一亮。但見兩山竹海,之間夾著一塘清水,波光瀲滟,瓦藍澄凈;山風吹過,便晶晶瑩瑩卷起一池波皺,像有一只無形的素手柔柔劃過無數(shù)的弦,讓人恍惚看見了一串串細碎、飄渺的樂聲隨波而起,隨風而逝。只這一塘碧水,確實堪比九寨溝了。
這水沿著山澗蜿蜒而來,被村人筑起一道大壩蓄積成塘。為何叫“石塘”,不得而知,周圍也沒見什么顯眼的奇石怪石,更尋不見哪兒有銘文碑記。也許就是村人隨意叫的吧。沿著水的來路往山里走,必定還有更幽深的景致??衫@到林邊,就被村人壘起竹枝、樹枝堵了路。走另一邊吧,還是。要探幽,非得“攻城拔寨”不可,游人多半止步。大老遠跑來,只看這一池清水?。课业炔桓?,就攀著毛竹從山坡上繞過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山澗也被攔起一道道石壩,澗水或藍或綠,一層層跌落,不緊不慢地淌著。水面上,成群的落葉聚在一起,紅黃橙紫,漫不經(jīng)心地漂著。溪畔野花葦草相間,從山道上看下去,襯著藍藍的水面,也好看,但也顯著寂寥落寞的樣子。走過一道彎又是路障,這回山壁較陡,只得從壘起的枝枝叉叉中拆開一道豁口鉆過去。山道輾轉(zhuǎn),如是者再而三,就像一道又一道寨壘。這是在抵御“鬼子進村”吧?不甘者們多半也失了興致。想必也就如此“九寨溝”吧,不看也罷!溪水里有一種長著四腳的娃娃魚,大大扁扁的頭,兩三寸長,有買了網(wǎng)兜的人便下到溪邊撈起幾條,裝進礦泉水瓶里,帶回去養(yǎng)著玩,算不白來。回到石塘口,又見一幫人攀爬過來,便告知一無可看,娃娃魚倒少見,不如撈幾條回去,并舉瓶示之。于是折價把網(wǎng)兜轉(zhuǎn)賣。
攀回到壩上,問起村人為何要壘這些路障?答曰“怕游人偷竹筍”。真是怪想法。筑壩造塘,開“農(nóng)家樂”,辟停車場,不就盼著游人來嗎?人家來了卻又當賊防著、擋著,卻弄個不倫不類的充氣城堡哄小孩兒,城里還稀罕這個?難怪那撈魚的網(wǎng)兜也賣不出幾個。
上車走大道回。心里真有點像啃了雞肋,也不知是聽人說得太好,還是自己想得太美。凡事須淡定,凡事說不定。連導(dǎo)航這玩意兒不也會忽悠人嘛?何況人呢。倒也虧得導(dǎo)航忽悠,不經(jīng)意地倒領(lǐng)略了一番“潮起潮落”。
看看時間尚早,轉(zhuǎn)道東山吃老鵝去!不知變味兒了沒。
韓丹子 2014.5.7.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6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