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所之謎
威武所之謎(十四)
王曉藝
小時候,我們常常跑進去樂平糧管所玩,有一次我在糧管所的石壁上發(fā)揮了一下子,想顯擺我就像一個畫家了,畫了一個什么圖畫,現(xiàn)在已經記不清楚了。
不過,還是火頭不好 ,一下子就被糧管所的領導發(fā)覺了,不得了了,領導大聲五氣吼道:“你是哪個家的小崽子,跑進來,亂涂亂畫,等我報告公社,抓你去公安局派出所關起來”一下子我就被嚇蒙了,呆滅日眼站住發(fā)綠哦!這件事已經是文化大革命之中的事情了。現(xiàn)在一下子想起了并書于字里行間,也只是純屬偶然。俗話說:“這真是砍竹子遇結節(jié)”巧遇而已。我本人并沒有報復別人的意思,別凈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而且已經記不住這個人的名字了。
轉眼間,四十多年過去了,今年的樂平村第九屆村級換屆選舉開始了,我作為樂平村的村民,自然要依據法律法規(guī)行駛我的選舉權。
這一天,陽光燦爛,萬里無云,一片藍天下的樂平村熱鬧非凡,前來參加選舉投票的村民們熙熙攘攘的,前前后后的走進樂平村文化廣場,在投票之前,選舉委員會的鎮(zhèn)政府陳鎮(zhèn)長領導上前站在主席臺上操著非常標準天龍鎮(zhèn)屯堡聲音作了莊嚴的介紹:“今年是我們樂平全鎮(zhèn)的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按照平壩縣委,縣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我們樂平鎮(zhèn)的換屆選舉工作要嚴把“四道關含宣傳關,登記關,推薦關,程序關”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圓滿完成這次換屆選舉工作。下面我們還是請幾位村民代表上來檢查,看看投票箱,說時遲,那時快,我就第一個自告奮勇說道我來嘛!快步走上前去選舉委員會的主席臺上,我將主席臺那一長排排大桌子上面放著的大紅紙糊好的投票箱上下左右,前前后后的看了一遍,并且將它翻轉過來,做了一個倒立向下了的動作,以表示已經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并且還特意請選舉委員會的成員郭太智給我咔咔的,認認真真的拍了幾張近照作為留念。(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到了投票的莊嚴時刻,我還是我,第一個拿著我已經領到的村主任候選人選票,村副主任候選人選票,村民委員會候選人選票,仔仔細細的,認認真真的,填寫好我心目中的理想候選人名單,等待著投票放進去時間。
我將選舉紅色村主任候選人填寫好我的妻子的三老表湯老三即湯國剛以及村副主任即村文書擔任會計的候選人郭金華的選舉票放進了投票箱,委員的候選人我沒有填寫,走向主席臺以后,我來到了村中彎彎路梅培道老叔家中,走進他的家里,只見他深情上慢悠悠喝著一杯白酒,火爐上還在熱氣騰騰冒著香噴噴有香味一鍋下酒菜,一對紅筷子還在手中夾一大片肥肉像是魚竿上的活魚一樣,蹦蹦跳跳的一點也不想進他的黑糊巴巴的上下兩扇牙門頭,我就非常奇怪的問道:“老叔,你怎么不去參加選舉投票呢?”他一下子抬起頭來,看看我說道:“哦,老賢侄,快來家坐?!本o接著又說道:“哎呀!老賢侄啊,不瞞你說,現(xiàn)在的村干部啊,都是一個樣,無官不貪,當官不一般,一般不當官。哪個當,都是一個樣”我聽到這樣的話,內心里面剛才在主席臺的激動興奮盡頭正在慢慢的冷卻,況且這樣的只言片語已經不下數(shù)次了,這是最基層的老百姓心聲,作為一介平民百姓,我非常理解他們想法,哪怕是他剛剛喝了一點酒,說出來的話,我也是非常的認同的,理解的,我相信,他的說法也不是針對那一個人,只是一種社會的基本現(xiàn)象而已。閑談之余,我們的話題一下子轉到了關于古時候樂平古跡---威武所,梅家祠堂的探討上來,我試探著問他道:“老叔,關于我們樂平的威武所和梅家祠堂的傳說,你能不能知道得多一些呢?”,他好像若有所思的把頭揚了起來看了看房頂上的那些冷冰冰的水泥板,就好像我要的答案就在上面了一樣。然后不快不慢的說:“老賢侄,你講的那樣威武所嘛!我們好像并沒有好好的聽說過呢?倒是我們梅家祠堂的情況倒是常常聽老輩子們說起來,就在民國時期,我們家有一位姑太,因為一句開玩笑的話,得罪了那個梅家姑爺爺,從此姑爺爺賭氣不來樂平,以至這位姑太獨身于后半生,后來縣府知道后,為其所感動,上報朝廷,特賜圣旨恩賜準建貞節(jié)牌坊,供奉于梅家祠堂內?!闭f罷梅家祠堂的那些遙遠的凡人瑣事,我們還是花些時間來找一找現(xiàn)代樂平人都不知道的威武所的蹤跡,明朝推行衛(wèi)所制,平壩地方政權始逐步建立。朝廷在我們平壩縣設置安平衛(wèi)所制度,并將三十萬江南籍官兵以及家屬屯守于現(xiàn)在的安順市周邊縣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路當驛站,首置驛站名沙作站(今平壩縣下頭鋪村),逐步顯示了平壩在黔中地區(qū)的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原“盧唐三寨及今金筑府地”置平壩衛(wèi),平壩之名由此而始,含有“地多平曠”之意。平壩衛(wèi)隸于貴州都司,下轄5個千戶所,設指揮使1名,為軍政合一建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平壩衛(wèi),設縣,名安平縣,隸于貴西道安順府。我們樂平作為縣級以下所制單位,也就是相當于現(xiàn)在的樂平鎮(zhèn),從那個時候起,樂平就有了叫做威武所的故稱謂,衛(wèi)所制度隨之也就消失了,二百多年過去了,世世代代的樂平人,自然也就不知道或者已經記不住了這些過往云煙的凡人瑣事了。民國三年(1914),安平縣改名為平壩縣,隸屬貴州都督府安順府黔西道(又稱貴西道)。
另外,我又在《樂平王氏家譜》的各種序言中又看見了關于樂平王氏入黔始祖興云公在入黔的時候這樣描述樂平威武所的其他記載:“我興云祖,以孫逆可望,叛后疫氛大作。廣購藥物,親行普濟。至古平壩衛(wèi)城西老樂平。”
再后來的一九六二年新中國糧食難關的困難時期縣鄉(xiāng)政府為民著想,將已經在民國時期建為樂平區(qū)公所的地方,全部重建為樂平區(qū)糧管所,這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二零一四年的一排排私人經營的門面樣子了。
居于這個樣子,我本人又探訪了鄉(xiāng)鎮(zhèn)文化單位的一些摸底情況,他們也這樣說,威武所的大概位置所在,但,現(xiàn)在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是在也看不見了,民國時期的貞節(jié)牌坊不見了,梅家祠堂不見了,還有更加遙遠的大明朝時期的衛(wèi)所制度建成樂平古威武所也不見了,還有還有更加可憐樂平糧管所也正在消失的過程當中,被在現(xiàn)在高昂的房價摧殘下逐步演變成為私有制了,我們這一代六十年代的同齡人,正在見證著。
------甲午年正月十二薈文堂記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8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