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故事:介子推助人不圖報
介子推助人不圖報
作者磐石城
介子推,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微臣,今山西介休人。公元前655年,晉國公子重耳由于遭到其父王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帶著一群家臣倉惶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當他們來到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時,又累又餓,大家焦急萬分,一籌莫展。這時,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太子。重耳喝了肉湯后漸漸恢復了精神,但當他得知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國君,這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晉文公重賞了隨他流亡的功臣,但不知何故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去討賞,可是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地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尋找個人談何容易。于是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鹣ê?,人們發(fā)現(xiàn)介子推背著老母親,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了,悲痛不已。隨后,人們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看了介子推的血書,嚎啕大哭,發(fā)誓一定要好好紀念這位不計名利的良臣。
于是,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介子推去世的這一天,全國不準生火,只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以此來紀念介子推,后來,人們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召告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這就是清明節(jié)的來歷。
以后,晉文公把血書帶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終成霸業(yè),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