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口中的那點仙氣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玩魔術的總是在近乎神侃之后,要用手或道具一指,吹口仙氣,然后事物才會出現(xiàn)神奇的難以想象的變化。相信誰也不會認為,變化之功來自于魔術師口中的那點仙氣。那么魔術師在緊要關頭虛晃一槍,僅僅是賣賣關子以引起觀眾的注意嗎?如果真是這樣,他們完全可以變換一種方式,大可不必千篇一律。我想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必定另有道理。
道理究竟出在哪里?這還得從我國古老的哲學說起?!独献印吩疲骸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薄秶Z·周語上》說:“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薄盾髯印ざY論》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彼螐堓d《正蒙?太和》云:“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古老的哲學認為“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是充塞于天地之間的運行不息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zhì)。物各有氣,稱作“元氣”或“元神”物外則為氣場,物質(zhì)的氣場皆有其氣量所決定。“精”化氣,“氣”化神,而且形神互化,都是通過氣轉化而成。
最為代表性的說法就是“陰陽五行說”。 陰陽五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陰陽體現(xiàn)的是對立與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天地生成萬物運行生命變化的動因。陰陽平衡乃世界之常態(tài),一陰一陽謂之道。五行就是通常所說的“金木水火土” ,它是陰陽運行的五種狀態(tài),代表著事物的特點和性質(zhì),其間生克關系體現(xiàn)了宇宙萬物的循環(huán)與平衡。魔術就是要通過魔幻的手段表現(xiàn)事物的突然變化,魔術師口中的仙氣就是促使隱藏物變化的動力。
文化的根性是極其強勁的,它融化在了人的血液里。一個民族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常常受文化的制約。說到“氣”,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四大古典名著中的相關情節(jié)?!度龂萘x》中諸葛孔明觀氣象自不必說,《水滸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聚集的陰氣也不用提,僅《紅樓夢》和《西游記》中的描寫就非常有意思。“通靈寶玉”乃大荒山無際涯下當年女媧煉石補天遺留的一塊頑石而已,是經(jīng)歷了風吹雨打吸收了日月精華而成;“美猴王”孫悟空是所謂的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頂一仙石卵見風所化,更不要說那些大大小小的妖精了?!把北旧砭褪且环N氣,“精”又是能夠化氣的。
小時候,讀《西游記》,最癡迷的就是看猴哥拔猴毛,吹仙氣,化作成群的猴子或自身,那是真過癮,很佩服作者吳承恩的大膽想象。一口氣便可吹出所有需要的東西,真叫做“神吹”。想在想來,“神”就是由氣化來的 ,吳老先生的做法恰恰符合古代哲學的觀點。看來吳老先生也沒有忘記事物變化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吹。
現(xiàn)實生活中還真有“吹”出來的例子。最常見的如死火變明火,一陣煙過去,原本暗下的火很快竄出火頭來。小孩子吹泡泡就更有意思了。一瓶水加些泡化劑或者就是肥皂水,用根小棍一蘸,搭口一吹,很快飛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氣泡泡?!按怠?在中國文化中的神奇作用不用我多說說,相信大家都能找出更多的例子來。至于語言上的天花亂墜指鹿為馬吹破牛皮大家可能都已領教過了,我在這了里就不再贅述了,只不過我要告訴人們的是“吹”是一種文化。(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斷“吹” 就是斷氣。一旦斷了氣,元氣精氣都沒有了,還哪來的神氣?吹出一口氣來,有時是生命的需要。看來很簡單的一件事,魔術師口中的那點仙氣與整個古老文化還是有一定淵源的。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8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