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游鴨綠江
丹東,聽說而已。雖然沒想去過,但卻來了。人生的許多事情,往往而然。這些人生的一些偶然有時足以影響人類的歷史,何況一個人的簡單人生。
丹東毗鄰朝鮮,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雖然對丹東了解不多,但這點知識還是知道的。或許是記憶力減退,在丹東一家旅館安頓好之后,去江邊溜達,在路邊向過路人打聽方向,竟一時想不起鴨綠江的名字,只好問了那女子一句,被告知前行不遠就是鴨綠江江邊了。想她一定會疑惑,遠地的人吧,夠無知的,怎么連鴨綠江都沒聽過,見笑。但還有更可笑的,在回來之前的一天,去月圓碼頭,在和賣東西的攤主說話時,我把鴨綠江叫成鴨綠(律)江,攤主特地告訴我,叫鴨綠(錄)江呀,不是鴨綠(律)江,我意識到我是說差了。
去江邊的時候已經(jīng)要到晚上,江邊有夜市, 賣各種小物件的特別多,扇子、鏡子,菩提等等。鴨綠江實在不小,寬闊的江面,看上去很深的江水。順著江邊走,讓人不禁喜歡上這座城市,江水給丹東帶來了靈性和生活氣息。第二天坐船游覽鴨綠江,看對岸的朝鮮,對比非常明顯,中國一邊人頭攢動,不遠處是林立的樓房。對岸則較少人跡,只有一些朝鮮兒童洗澡,光著上身,給人黑黑的感覺,偶見大人的身影。朝鮮一邊沒有建設(shè)任何休閑設(shè)施,只有一些住家的小二截樓,白墻灰瓦,有的窗戶連玻璃都沒有。據(jù)說這還是形象工程,好的小樓聽說要營級以上干部才能住進去(不知真假),而那里據(jù)說卻是朝鮮第二大城市新義州??傊?,對岸給人的觀感是缺少人、缺少一切新東西,仿佛時間也是停滯的?;蛟S現(xiàn)在的朝鮮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差不多,還停留在毛的時代,抱著自己的觀念與世界對抗。朝鮮現(xiàn)在實行的是先軍政治,而中國已經(jīng)有效地消除了毛的影響,中國現(xiàn)在實行市場經(jīng)濟,人的活力被激發(fā)起來。民主和自由也不像過去被禁忌談?wù)?,普世價值的思想在中國大地漸漸回歸,整個社會和諧進步多了,這都是朝鮮所不能比的。 我坐的三輪車車主勸我從月圓碼頭游覽朝鮮,說那里坐船可以到朝鮮境內(nèi)看看,而我所游覽的地方只能看到朝鮮的邊境,他說畢竟也是出國呀。但我還是拒絕了,不想花那份錢,更因為對于朝鮮境內(nèi)的那一份景象,我想我是很熟悉的,我小時生活的中國農(nóng)村,和它不會差多少,朝鮮對我沒有什么新奇之感。
在丹東市內(nèi),還可以看到遠處的山。這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景美、人美。城市的規(guī)劃看上去也不錯,很有秩序。鴨綠江,比我在西雙版納看到的瀾滄江要旺得多。實在說來,我去南方旅游,沿途看下來,南方的山、河流、住家的房子總感覺器局還是太小了。丹東的民風,給人文明、謙和之感,這樣一座邊境城市,一點看不出浮華,可也不落后,給人穩(wěn)穩(wěn)的不疾不徐走路的感覺。我想,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或在于此。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9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