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大林社”
騎行“大林社”
文 / 林海雪狐
說到“摩友”,我可真算得一個。十幾年來,我騎著摩托車帶著妻子一道,幾乎游遍了霍山縣乃至鄰縣的“名山大川”。由近及遠、按線路排個序,分別有:仙人沖、護國寨、雙蟾寺、東石筍風景區(qū)、龍門沖紅石谷、響洪甸水庫、獨山飛機場、蘇家鋪老街;還有陡沙河溫泉、銅鑼寨風景區(qū);燕子河大峽谷、天堂寨風景區(qū)等。另外我還騎車到了單龍寺、東西溪、磨子潭、胡家河和安慶岳西的黃尾等鄉(xiāng)鎮(zhèn)鎮(zhèn)。如果說之前,還有什么地方列入計劃沒成行的話,一是佛子嶺的大林社和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風景區(qū)。騎摩托旅游的感受是方便、隨性,約束性少,沿途觀賞性強,有時還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多愜意。前不久我和妻子到佛子嶺水庫之畔大林社去“摩游”,就給了我一種又發(fā)現(xiàn)了一片新天地的驚喜呢!
到大林社去看看,簡直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夙愿,我在少年時代就知道“大林”的鼎鼎大名了。大約是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中期吧,我六七歲的時候,一般的“毛主席語錄”我們還不會背誦,就先知道了毛主席的一段語錄,并且還會唱由這段語錄譜成的歌曲,到現(xiàn)在還唱得不走調(diào),詞也沒忘掉呀,有時不經(jīng)意間,那歌聲就流出來了。由于我姥姥家在那邊,我在幾歲時候就到過佛子嶺。那時候就知道大林社就在佛子嶺水庫大壩的北側(cè)的崗頭上,可是就是沒機會,一直沒去過。因了有了毛主席的那段我在孩提時代就記著的毛主席語錄,也因了我還聽說過那兒還有個傳奇的大人物——李開白的一些故事,所以在心底里一直惦記著。后來聽說那兒修了水泥路了,我和妻子動了兩次去玩玩的心,又因為怕那里就是一片大竹園,沒看頭,加上其他一些緣故,還是沒去成。
人就是怪得很,心里有了些想法沒實現(xiàn),總是不甘心的。就說這大林社這一趟吧,沒有去,總覺得有什么事沒做似的,不踏實。 昨天中午,我和妻子吃過飯沒事,有了一種出去走走的想法,去哪兒?經(jīng)過兩人認真研究,毅然決定來完成這一趟“心愿之旅”——騎行大林社。說走就走,沒猶豫,于是就帶上一壺水,騎上摩托車,從居住地落兒嶺出發(fā)了。沿著前兩年鋪成的水泥路,穿過谷深路彎的清潭溝,過了迎駕二橋后,駛過佛子嶺梁家灘街道,就上了黃巖柏油路。在黃巖公路下嶺越一百米處,我給妻子指認了“佛子臥佛”神像,介紹了佛子嶺的來歷后,就靠左撇向了通往大林社的鄉(xiāng)村水泥路。
從黃巖路到達大林崗的海拔,怕是要超過兩百多米吧,盤山的公路彎過來繞過去,不知要彎過了多少灣,繞過幾道崗。小公路兩邊的山上,是沒完沒了的毛竹林。從竹園公路里看竹園,就像孩童時看操場上開大會時,看大人們站著開會的情形,看到的都是他們的大腿,直立立的,看不到頭。騎車子看竹林也是同樣,眼睛不能亂看呀,也不能仰頭看,也就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了。大林的毛竹林給我的印象是茂密的,茁壯的:竹子不大不小,大多在八寸到一尺左右,挺冠梢的,嫩的青,老的白,參差交互,擠在一起,挺熱鬧的。當時我就想,這里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是不錯的,若不然,竹園的竹子,哪能有這么濃稠呀。在我家鄉(xiāng)里,那幾年要交農(nóng)業(yè)稅,又要弄花銷錢,最主要的是靠砍竹子賣錢喝喜酒,有幾戶鄰家的竹園,被砍得七零八落,就像禿子毛似的,太難看了?,F(xiàn)在怕也濃密起來了吧,我猜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這樣的盤山公路上行駛,哪能由你想心事呢?可我當時就是這樣想著的。其實,這條水泥路質(zhì)量還是很好的,應(yīng)該是條鄉(xiāng)村旅游公路吧,我心里想,這邊是佛子嶺水庫,那邊是南岳山風景區(qū),再那邊是霍山縣城,道路應(yīng)該好一點的。沿路看,確實是這樣:雙行道,路面好,彎道都是挺溫順的。盡管盤來繞去,只要你記住靠右行這個原則,就不會錯。路子要走對——不能違章占別人的路面,這是行駛的第一要領(lǐng)啊。經(jīng)過大約半個多小時的行駛吧,我們終于到了一個開敞高亮處,我停下摩托,也該喘一口氣呀,要知道在沒有走過的山路里騎摩托行駛,也是挺累人的。
停下后一看,這里一座亭子,一座古典八角亭!飛檐上寫著三個字:“觀壩亭”。站在亭子里向西北方向望去,“新中國第一壩”的佛子嶺水庫大壩就在那不遠的地方,大壩內(nèi)外的景色,盡收眼底,大壩內(nèi)圓外方,靜靜地躺在那里,只是那座從近處看座巍峨高聳的鋼筋混凝土的龐然大物,從這里看過去溫順了許多。太陽有點兒西斜著,但還很和煦地照在那里。那條銀白色的連拱壩,很馴服地躺在打漁沖那溫暖的懷抱里,享受著陽光的沐浴,是那樣靜謐溫順。壩子里面的那一灣水面,時而碧藍碧藍,時而波光粼粼,都顯得安安靜靜,素雅可親。而河對岸的一黃一黑的兩條因勢而修的盤山公路,就像兩條正在飄拂的玉帶,逶迤而動,伸向大別山的深處,不知頭在何處,也不知尾到哪里:好一幅現(xiàn)代工程與山水相諧的水墨畫!那時我就對妻子說:“想不到吧,這里居然有這樣意想不到的美景!這一趟,即使到此為止,也就不虛此行了!“
我和妻子在那兒流連了好一會兒,又向前行了。行駛在那頗為平緩的山崗上,與在山坡竹林里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兩邊的竹子隨著微風蕩起漣漪,讓整個山巒兒披綠戴翠,煞是好看。騎在摩托上的我們,就像泛舟在一片碧綠的海面上,因勢起伏,款款而行。領(lǐng)受著大自然給我們無私的綠色賞賜,享受著這陸地海洋帶給我們的浪漫情調(diào),我們沉靜了,心也似乎也變得年輕了許多。好長時間,我們倆一句話也沒說,一同被這景色陶醉了…...
又過了一會兒,到了一個大平崗,姑且稱之為“一字崗”吧,相當?shù)钠秸?,約有二百來米長吧,還相當?shù)钠教箤挸?。這里蓋有一長溜兩層小洋樓,新潮別致,一字排開,由于在山頂上,顯得格外的高朗、氣派,與附近的不時出現(xiàn)的一座座漂亮的山間小洋樓相比,風格到底有些不一樣。我猜想,這里應(yīng)該是這個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了。來到一家小店子買一瓶礦泉水,一打聽,果不其然,這里就是大林社村委會所在地。一幢兩層樓一字排開,灰磚紅瓦,在這山崗上倒是顯得很有些氣質(zhì)的。我心里想,畢竟是偉人提到過的地方,風光就是不與四周同??!
說起“大林社”,那可是個響當當?shù)拿职?。當年,為治理淮河水患,中央決定修建“新中國第一壩”的佛子嶺水庫。規(guī)劃中庫區(qū)的大批移民被政府就近安置在佛子嶺水庫附近的山區(qū),不少移民被安置在位于佛子嶺水庫南部的大林鄉(xiāng)內(nèi)。大林鄉(xiāng)是個以林為主的山區(qū)鄉(xiāng),山多田地少,為解決當?shù)卮迕窦墡靺^(qū)移民的長遠生活問題,鄉(xiāng)長李開白根據(jù)山區(qū)特點,制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發(fā)展規(guī)劃。他帶領(lǐng)大林鄉(xiāng)人民發(fā)揚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精神,走組織起來綜合發(fā)展道路。在李開白的倡導(dǎo)下,這里辦起了霍山縣第一個完全社會主義性質(zhì)農(nóng)林牧合作社,李開白出任社主任。在李開白的領(lǐng)導(dǎo)下,大林社社員熱情高漲,斗志昂揚,齊心合力,一年時間,就使大林社農(nóng)林興茂,產(chǎn)值翻番,豐衣足食,生活變樣。大林社的成功經(jīng)驗登了報紙,上了電臺。毛主席看到了大林社的材料后,心情異常激動, 在1955年,毛主席在為《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寫的按語《大社的優(yōu)越性》一文中,寫道: “……不但平原地區(qū)可以辦大社,山區(qū)也可以辦大社。安徽佛子嶺水庫所在的一個鄉(xiāng),全是山地,縱橫幾十里,就辦成了一個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林牧綜合經(jīng)營合作社?!泵飨呐景l(fā)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同志親自視察了佛子嶺。朱德同志向佛子嶺人民帶來了毛主席的關(guān)懷和問候。朱德委員長親自登上了佛子嶺大壩,參觀了大林社,他看著南岳山下煙波浩渺的佛子嶺水庫,南岳山四周一片片的松杉樹林,一片片的茶梯,高興地對陪同參觀的李開白同志說:“以林為主,綜合經(jīng)營的辦法很好,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p>
坐在那爿小店門前,妻子在和人說這話,我卻陷入了一小段的沉思。我想,大林社應(yīng)該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初級階段的產(chǎn)物了吧。實際上,在一種舊制度被摧毀否定之后,當時的國家管理者們,一定在努力地探索著怎樣來管理建設(shè)這樣一個大國家的大課題,而走社會主義這條道路,就一定是他們在推翻腐朽的半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制度,在經(jīng)過了較為充分的論證之后,所選定的一條前行道路了。現(xiàn)在看來,在以后的幾十年里,雖然這條路走起來并不那樣的平坦,甚至經(jīng)歷了這樣的挫折和困難,但是,在這條路行駛的我們的祖國,畢竟在不斷前進著。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與以前相比,簡直有了“人間正道是滄?!钡淖兓?。不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世界上,也依然有了這樣一種有相當?shù)脑捳Z權(quán)地位了。若不然,這里的竹林怎么會這么的茂盛?在這深山老林的山崗上,就不會出現(xiàn)這些一座座新潮氣派的小別墅?在這深山老林里,也不會有這樣平整寬闊的水泥路呀?當然,也就不會引起其他一些人的羨慕嫉妒恨了。這實際上應(yīng)該是我們祖國六十多年和平發(fā)展的結(jié)果啊。若不然,這樣偌大一個國家,是一種什么樣的局面,就不是憑空瞎想能知道的了。也許會有人說,本來嘛,時代在發(fā)展,歷史在前進,社會不能老是那個樣子呀?可是,只要讓你環(huán)顧一下四周再說話,你可能就會拍拍腦袋瓜子,羞赧地不說話了。
再繼續(xù)前行之后,我們來到了正山頂處,這里矗立著一座大山莊,三層樓頂上立著幾個鮮紅大字“大林社賓館”。我心里想,在這大山頂上怎么會有這樣一座氣派的賓館呢?就停下摩托,好奇地走進山莊的院子里。首先遇見了一位老婆婆。盡管這位老婆婆有著老人家的那種慈祥和和善,但言語之間明顯的透著一種自得自負和自豪??粗@樣一座四層樓的豪華建筑,我自然而然的問道,這里是賓館,那也能住家吧?婆婆大概是看我們是騎摩托車的游客吧,就夸耀式的向我介紹道:“這里有吃的,也有住的,今晚就有好幾輛小車子顧客要在這住下呢?!薄澳銌栁易〖已?,我家到處都是家,這兒是,那兒也是,好多地方都有……”看著老婆婆那高興的勁兒,我于是夸贊式的問道:“那你家錢很多很多吧?”老婆婆神秘地笑笑,立馬又謙虛了起來,“哪里呀,哪里呀,現(xiàn)在掙錢好難呀!”往往有這種情形,如若人在興頭上那么使勁的神侃著,你若是順勢那么一托舉,他(她)反而就會不自覺的平靜下來,謙虛起來了。轉(zhuǎn)而細細地想一下,老婆婆那樣的一種態(tài)度很正常。在生活中,在社會上,我經(jīng)常遇到一些人在與人相處或交談時,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些那樣的神情,其實,這不就是在表現(xiàn)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嗎?若是自己在這當中起到了一種襯托和凸顯作用,即使心理受到了一點小委屈,那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從山莊向前行駛了幾分鐘,就看到了那座傳說中的“轉(zhuǎn)樓”了。這也是一座“漢唐風韻”式的八角樓,說是轉(zhuǎn)樓,是指在亭樓的中央有一個旋轉(zhuǎn)式的小樓梯,人從這里上到上面的圍廊,登高望遠,能更清晰的看到四周的景色。這個亭子叫什么,它有一個你沒去,不會猜到的兩名字:“觀海亭”,哪來的海呀?站在亭子的樓道上向四周望去,那不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是什么!環(huán)眼極目,藍天和翠竹連成了一片,綠波起伏,無邊無際,沒有別的顏色,給人一種浩瀚之美,壯闊之嘆!小時候,我站在家鄉(xiāng)一座喚作“烏龜蓋”的山崗上向東北方向望去,領(lǐng)略了毛主席詩詞“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度;多年以后,我和妻子登上護國寨,站在大山之巔,遠看包括我家鄉(xiāng)在內(nèi)的桃源河“萬畝竹?!钡娘L采,那只是三面的毛竹,我們仿佛是站在半島上欣賞一片內(nèi)海的風光;而這次,我們站的簡直就不是一座亭子上,我們分明站在一艘航空母艦的指揮塔上,在瞭望外海遼闊的洋面了!天連著地,地就是海,海天相連,無邊無際。而那北邊南岳山就像是一葉扁舟,在大海上行駛,那座電視發(fā)射塔,不正是那葉扁舟上的小桅桿是什么?
幾十年來,我也去到過不少的地方旅游過。山有黃山、泰山、張家界、龍虎山、天柱山…..海濱城市也去過一些,瀏覽過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的風光。但是,能把山和海如此完美地呈現(xiàn)給我們,并能引起我心靈如此震撼的,無疑就是這人間的奇景——大林竹海!
看看遠處,夕陽已經(jīng)把那黑綠色的海洋和西邊的天際涂抹在一起,一片橙色??纯刺煲彩遣辉缌?,我們又順著通往南岳山的道路行駛了。一路上聞著曹家河山?jīng)_小茶廠里散發(fā)出來的山茶特有的香味兒 ,分外的清香。在傍黑時分,我們駛出了“大?!?,融入到了已經(jīng)華燈初放,簡直有種“港口”城市感覺的霍山城的車流人流中去了……
寫于2014年11月6日
汪德國,中學高級教師,1957年出生。霍山小南岳文學社會員,霍山縣詩詞楹聯(lián)學會會員,六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詩詞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格律體新詩創(chuàng)作研究會會員。在全國各類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教學論文、新聞通訊、詩歌散文、隨筆小品文等二百余篇。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其詩文集《擷英霍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其詩文集《隨風流韻》。詩歌作品散見于《東方詩風》《格律體新詩》《中國微型詩》《回馬藝苑》《渝水》《人民文學》等詩刊,并多次獲得全國性大獎;隨筆作品獲“國際優(yōu)秀作品獎”,多篇作品入選“中國知網(wǎng)”?,F(xiàn)為安徽官方網(wǎng)站“中安在線”論壇版主、“東方詩風”論壇版主、“中國格律體新詩網(wǎng)”論壇副站長級管理員,《格律體新詩》詩刊編委。
上一封 下一封? 返回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0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