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
《百喻經(jīng)》有一喻,略謂:“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p>
此喻講的是一個愚人嫌菜味道淡而加鹽,覺得加鹽后菜異常鮮美,就以為鹽本身是美味可口的,于是空口食鹽,結(jié)果弄得滿嘴苦澀。
龍樹造,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有言曰:“癡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令之美,云何純食鹽?”此言得之,所謂“籌量多少”即是對于事物應有度的控制,愚人此舉皆因控制不當。況且從喻中可以看出“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此句表明愚人已得鹽之鮮美,而又想再得,可見愚人內(nèi)心貪欲之熾。此即癥結(jié)所在,種種苦澀事端,其根源原來只是愚人的貪欲。
《四十二章經(jīng)》云:“人隨情欲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香,然香以熏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毀在后時?!泵鎸@世界的繁華,我們極易喪失內(nèi)心的自制力,被世事的喧囂勾了我們的魂。財色于人,人之所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然則愚者為貪此鮮美,喪失控制力,而必有割舌之患。又譬如眾鳥貪樹之陰涼,集于枝干,枯枝不堪其負,而必有枯折之患。凡此總總,皆因控制不當而使欲望無所約束。
然則如之何而可?王維《過香積寺》有詩云:“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安禪,即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所謂“毒龍”,《涅槃經(jīng)》云:“??????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性暴急,恐相危害?!蓖蹙S此詩即提出一個擺脫“毒龍”之法,即“安禪”,使內(nèi)心復歸平靜,從而恢復控制力。
正像一切戰(zhàn)爭都說是為了和平,一切心理活動,其目的也都在于靜止,恢復未活動前的穩(wěn)定。我們心靈發(fā)生震蕩和擾亂,激動情感,從而自制力減弱,非要到這震蕩停息下來,否則我們無法恢復自己的控制力。因而我們極需要內(nèi)心的平靜以獲得對于心的控制力,然后用思想的理性來支配心的感性。(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樂記》有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弊詮那f子《徳充符》,《天道》兩篇以來,我們常常以“靜水”來比心的本體,“靜”,即是安定情境,心有無本體,自不必討論,但心總是欲求獲得暫時的或某方面的安穩(wěn)。
控制力,這是我們需要的,否則如喻中之癡人,為識者哂笑。而若想獲得控制力,其首要因素還是自己內(nèi)心的澄澈明凈,激蕩后的復歸平靜。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0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