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殿懷古

偉岸俊秀的差干五指石總是那么迷人,天質(zhì)自然蘊含風情素韻;總是那么神秘,軼事傳聞暗藏云詭波譎。那五指張開的經(jīng)典造型更是寓意深遠,是在行禮,是在問天,是在求索?讓人遐思綿綿,浮想翩翩。魅誘著游人走進石林深處,去叩訪一處處傳奇的古跡,去聆聽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去詮釋一道道深奧的課題。
嶙峋蒼勁的五指掌心地段幽靜、清新,原始森林中依稀可見千年古樹、百年老藤,石峰林立,突兀峻峭,猶如一尊尊神態(tài)各異的塑像,默默地守護著歷史鉤沉的古跡遺址。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隘口”,那葬有萬千英魂的“混元塔”,那曾經(jīng)刀光劍影的 “練兵場”、“跑馬場”,還有簡樸而莊嚴的“隆武殿”……相傳清初順治年間,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孫朱聿健,在戰(zhàn)亂中逃到浙江時,被明將鄭芝龍等擁入福州稱帝,改元“隆武”。原明朝太原府總兵謝志良親去福州,欲迎駕南下,在家鄉(xiāng)差干五指石建立根據(jù)地,反清復明,被隆武帝封為平粵侯。不久謝志良與隆武帝一同殉難,其子謝上逵繼承父志,率部退守五指石,養(yǎng)兵蓄銳,興筑象征性的“隆武殿”皇帝寶座,每晨率眾朝拜。順治十六年,遭清軍圍剿,謝上逵誓死抵抗不遂,全軍覆滅于五指石,壯烈的結(jié)局給后人留下了一部令人扼腕唏噓的歷史傳記,也給五指石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人文印記。
當年的烽火硝煙早已湮滅,當年的刀光劍影早已暗淡,那場腥風血雨的殺戮卻給五指石留下了難于磨滅的隱痛,數(shù)百年的松濤聲聲聲悲涼,數(shù)百年的隆武竹淚跡斑斑。然而,歷史的天空依舊日月更迭,云舒云卷,百年風沙漸漸地塵封了過去的記憶,五指石趨于平靜,草木葳蕤,山石秀美,空靈、灑脫,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更多的是她的柔情。
隆武殿就建造在石山的石坎上,僅由石桌石凳壘砌象征而成,幸虧有標志牌提示,不然很難將它與皇宮殿堂聯(lián)系在一塊,也很難去揣摩它當初是何模樣,顯得寒磣、簡陋、冷清,可見當初守衛(wèi)將士的窘迫。是啊,敗軍之將,茍延殘喘,豈敢奢談豪華,遑論享樂。眼前的石桌凳靜靜地安放著,不卑不亢,像一位鬢絲禪榻的老者,風骨剛毅,仰視蒼穹,粗糙、斑駁的軀體上印記著歲月滄桑。
站在隆武殿前,一股懷古幽情涌上心頭,感覺時光在倒流,歲月在穿越,浮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古戰(zhàn)場。那邊廂,重兵壓境,鼓角爭鳴,金戈鐵馬,來勢洶洶。這邊廂,隆武殿前立誓言,群情激昂意志堅,同仇敵愾驅(qū)來犯,決一死戰(zhàn)護家園。剎那間,天昏地暗,金鼓齊鳴,人喊馬嘶聲、刀槍撞擊聲、在山谷里久久回蕩。須臾,又是一陣寂靜,晃動的圖像在靜止,最后定格在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畫面中。
歷史進程往往沒有功與過,誰也很難去評說那場戰(zhàn)爭的是非對錯。這是一場兵力懸殊的交戰(zhàn),勝負幾成定局,結(jié)果如何也無法左右當時的時局走向。然而,那畢竟是強與弱的對話,站在公平的高度,人們總是同情弱者。同樣,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百姓子民都為五指石守衛(wèi)將士的壯烈惋惜,為他們寧死不屈的氣節(jié)感動,“正氣鎮(zhèn)南天,孤臣護警蹕”,“成敗哪足論,大節(jié)自不屈”。(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徜徉在這石林之間,思緒也隨著通幽曲徑在腳下宛轉(zhuǎn)延伸,腦海里不停地揣摩著一個命題——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絕境面前,守衛(wèi)官兵們不投降、不妥協(xié),眾志成城,誓死而歸,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撐著他們?信念,唯有信念。因為在他們懷著對隆武皇帝的忠誠,心里有個一個反清復明的宏愿。信念是品格,是內(nèi)涵,是力量,是希望,就像那“貴妃谷”石壁上那滴水,一滴滴不停地墜落,日久天長,水滴石穿,地下便形成了一道溝壑。
五指石坐落在三省交界處,毗鄰江西、福建,上個世紀30年代,這里是閩、粵、贛中央蘇區(qū)。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曾經(jīng)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中國共產(chǎn)黨人正是帶著堅強的革命信念,從這里點燃革命火種,進行了長時間艱苦卓絕的斗爭,星星之火最后燃遍了全中國。
不遠處的石林寺傳來一陣陣清脆響亮的爆竹聲,不知又是哪位虔誠的香客在佛前上香祈福。強音穿透了茂林峭壁,在石林間回蕩,飄渺著四季平安、風調(diào)雨順的愿景,氤氳著稻黍豐收、橙橘滿枝的芬芳,也溫暖著游人的雙眸。石坪里,一位民間藝人一邊拉二胡一邊唱客家山歌,引得游客的掌聲喝彩聲,祥和、溫馨的氛圍稀釋了心中那份憑吊的莊重,心情豁然。走出石林,眺望五指峰西側(cè)的新景區(qū),五指棧道像一條彩練懸掛在一座座石峰之間,身影輕盈矯健,景色秀麗迷人。五指石已華麗轉(zhuǎn)身,旖旎的自然風光、豐厚的人文歷史和現(xiàn)代文明和諧糅合,形成了一個聞名遐邇的旅游景觀。
一群群紅男綠女們穿行于曲徑幽谷之中,身后拋下一串串著開心的笑聲,夕陽西掛,金色的晚霞涂抹在石峰之巔,石林光影綽約,層次分明,五指峰景猶如一幅秀美的立體畫卷。
下山途中,在“聰明泉”駐足小憩,掬起一把清澈的泉水,只見掌心一副疲憊、混沌的臉像倏爾而逝。但愿十指間溢出的是遲鈍,吸入口里的是聰慧,然之后,靜心打坐在風雨亭,在習習清風里禪悟人生。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1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