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老爺山八景
東老爺山八景
杜清湘
東老爺山,位居陜甘寧交界之甘肅環(huán)縣。山有道觀,始建于元,明清續(xù)延,今朝最為興盛。登高遠眺:東北,山岳重疊,荒原莽莽,一望無際;西南,萬壑呼吸,溝澗交錯,地脈毓秀。舉目觀賞:近則三峰躍起,形如“二龍戲珠”;遠則山環(huán)水抱,卻似“群蟒朝仙”。滿眼入境:山巔,宮殿廟堂、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山間,松柏楊柳、椿槐桃杏,郁郁蔥蔥。陽春三月,杏林吐雪,松柏潑綠,鳥語花香;金秋九月,大地泛黃,山坡醉紅,如詩如畫。身臨其境,頓覺心曠神怡,徜徉其間,令人留戀往返。遂賦八景,歌以詠之。
雞鳴三省
玉峰偉聳勢來宏,
巨手相牽隴陜寧。(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一唱雄雞三省醒,
西北道廟有其名。
釋意:東老爺山巍巍高聳,氣勢宏大,北鄰陜西省定邊縣,西望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它們好似巨大的手牽在一起。因該山地理位置獨特,雞叫一聲三省都能聽到,現(xiàn)山上建有廟宇樓閣30余座,是西北有名的道教宮觀。
二龍戲珠
中峰躍起數(shù)千尺,
二峁來朝尾擺西。
巧借天工一把斧,
龍珠嬉戲亦為奇。
釋意:東老爺山中峰祖師峁一躍而起,高出海平面1774米,東峰魁星峁、西峰玉皇峁尾部由西蜿蜒而上,來勢好似朝拜中峰一般。巧妙借用了天工的一把利斧,將三峰雕琢成“二龍戲珠”山體景觀,實乃奇妙無窮。
古閣盛今
軒轅快馬過天橋,
關(guān)帝降龍斬怪魔。
過路狐仙移廟址,
始元續(xù)古盛今朝。
釋意:東老爺山有軒轅黃帝快馬過天橋升天的傳奇,有關(guān)圣帝君降龍除怪魔救黎民的故事,有過路仙狐銜道旗移廟址的說法,由此歷朝歷代修廟建觀,現(xiàn)保留的廟宇樓閣最早建于元代,延續(xù)至明清,最興盛的還數(shù)現(xiàn)在。
松濤迎客
迎客古松傲立南,
巧布七星祭祀壇。
手植仙翁何處去?
林木茂盛景入山。
釋意:東老爺山南部魁星峁生長數(shù)百年迎客松7顆,布局為北斗七星圖案。這些樹木傳說為一修道者親手栽植,后不知他的去向,而今漫山的林木郁郁蔥蔥,已成為寶山一景。
杏林如畫
寒冬老樹結(jié)新果,
暖季繁華似瑞雪。
數(shù)九驚見孵蛋鳥,
秋葉醉影照山坡。
釋意:東老爺山以杏林為主。寒冬,老樹上長出一串串黃色的小果子,景象奇特;陽春,繁華綻放掛滿枝頭如瑞雪降落一般。數(shù)九寒天,驚奇發(fā)現(xiàn)林間仍有鳥兒在孵蛋,實為罕見;晚秋,霜打的葉子變?yōu)榧t色,映照著梁峁山坡,令人陶醉。
枯木新枝
百輪玉樹枝葉去,
孤影殘樁廟口立。
寶殿落成精氣補,
時遷五載喜生綠。
東老爺山有數(shù)百年輪玉楊老樹1棵,2007年落葉枯死,只留下孤獨的樹樁殘影。2012年三清殿建成,枯死5年的老樹受到精氣的補償,又長出了新的枝條和葉子,可謂奇特景象。
高壇曙光
紅軍萬里到環(huán)縣,
將領(lǐng)宿營聚仙觀。
記憶高壇廣場建,
長征事跡萬代傳。
釋意:1935年10月11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到達環(huán)縣境內(nèi),15日在東老爺山宿營,毛澤東、彭德懷、葉劍英等紅軍將領(lǐng)住在道觀大殿(古稱聚仙觀)和禪堂,廟堂內(nèi)外住滿了士兵。為弘揚長征精神,發(fā)展紅色旅游,2008年環(huán)縣籌資在南峰建成了紀念廣場,在廣場建造了曙光壇,使其成為慶陽市傳承長征精神的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翰墨飄香
三百墨寶瑞香飄,
匾掛閣前品位高。
領(lǐng)袖名詩南峁展,
碑林古往最為絕。
釋意:300多位著名書法家揮毫為東老爺山題寫殿門牌匾,留下了珍貴墨寶,提升了景區(qū)文化品位。更有南峁建成的毛澤東《沁園春.雪》詩詞碑林,在全國獨一無二,堪稱一絕。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