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有一次看“人物訪談”電視節(jié)目,看到被訪者在歷數(shù)幾經(jīng)磨難、甚至是難于啟齒的羞辱依然忍辱負重矢志拼搏才獲得成功之后,深有感觸地說:“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我跟著也泛起了些許感概。
我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古時候韓信的胯下之辱。據(jù)說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jīng)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施舍,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有一個屠夫?qū)n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自知形只影單,硬拼肯定吃虧。于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從挪揄自己的人的褲襠下鉆過去,那是一件怎么樣令人感到羞辱的事情啊,但,韓信忍受了,前提是“不吃眼前虧”。當然,大丈夫能屈能伸,韓信忍受了“胯下之辱”,自然會有出人頭地的時候。因為,韓信會把那種羞辱當作一種激勵自己發(fā)奮的原動力!
其實,作為一個自然人,羞辱就跟榮耀一樣同時充徹在我們身邊,永無逃避。使我感悟最深的羞辱,恐怕是來自制度的羞辱了。來自制度的羞辱是最嚴厲的羞辱,是人們最感無奈的羞辱,也是最易被習慣的羞辱。在世界范圍內(nèi),恐怕沒有多少國家會通過政策把婚姻和工作、房子、上學等硬性捆綁在一起。然而,我國在多年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習慣于把公民的婚姻、工作、房子,甚至提拔等拴在一起。各種離婚鬧劇紛紛上演正是這種簡單思維的惡果。據(jù)澎湃新聞網(wǎng)報道,2015年2月2日從寧波象山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獲悉,1名47歲的女子和比她小21歲的男性日前在該處辦理結(jié)婚登記手續(xù)時被發(fā)現(xiàn)是親姨甥關(guān)系,“結(jié)婚”原因竟是女方為送女兒進上海某高中上學。嗚呼,記得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曾經(jīng)說過,有人把社會弱者所受到的制度性羞辱歸咎于他們不能適應(yīng)“新形勢”,不能面對“新挑戰(zhàn)”,不能自強自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社會只傷害那些本來就無自尊者的自尊。你越不謙虛就越容易感覺別人的羞辱,正確對待羞辱的態(tài)度就是把它看成一種人生的考驗。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曾在一個小島上被關(guān)押27年,在這漫長的二十多年中,每天都要受到三個專門看管他的獄卒的虐待、打罵和羞辱,日復(fù)一日。然而當他在南非總統(tǒng)的宣誓就職典禮上,竟然邀請了當年在獄中虐待過他的三位獄卒,震驚了世界的目光。對此他說:“當我走出監(jiān)獄大門邁向自由時,我已然清楚,若不能把以往的痛苦和怨恨放下,那么我猶如還在獄中?!?span style="position:relative;left:-100000px;">(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把以往的痛苦和怨恨放下吧!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功利社會,我們都沒有避免受屈辱的選擇權(quán);然而當屈辱來臨時,你也毋須懼怕。只要你能訓(xùn)練自己,每次受羞辱時,都有脫胎換骨的動力,就必定能破繭而出,而你所吞下的屈辱和傷害,就成為了一筆你人生最大的財富。
笑鈾
2015,02,05.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2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