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羅漢巖

游羅漢巖
雨晴
最怕寫游記一類的東西了 因為它太難 難在稍不留意就寫成流水賬 難在肚里沒貨 怕那些個好景致經我口里說出給糟蹋了 再說了 中國稍有點名氣的山水景觀早被文人墨客們寫到了極致 輪到自己再去寫就只有拾人牙慧的份 所以能不寫我是絕對不去碰它的 不過 年初去了趟羅漢巖卻萌生了即便冒著被人恥笑的風險也要寫一寫它的沖動
百度百科里說 羅漢巖位于瑞金市的東北部 屬于壬田鎮(zhèn)管轄 景區(qū)距市區(qū)約20公里 交通便利 有旅游公路直達山腳景區(qū)面積達10余平方公里 海拔500余米 屬于丹霞地貌
又說 羅漢巖風景奇秀 這里山水相依 碧潭似鏡 懸崖峭壁 峰奇石怪 尤其是春夏兩個季節(jié) 更是山花爛漫彩蝶飛舞 雨后彩虹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湖面 天水合一 令人仿佛走進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卷 羅漢巖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 曾經吸引過無數(shù)的名人登臨題詠 宋代大學士蘇東坡被貶官嶺南時曾經游歷此處對羅漢巖山水倍加贊美 明代才子王明陽也留戀此山美景并留下了許多贊譽的詩句 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 古來綿江八大景 名揚四海傳九州 最是陳石山水色 觀后胸中黃山無
還說 羅漢巖景點以雅 幽 奇 秀 險為特色 融湖 潭 谷 巖 峰為一體 它的主要景點有鑼鼓石試劍石 撐腰巖 八音澗 出糧石 鎖云橋 羅漢巖 一線天 仙人望月 玉帶平湖等二十多處(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嘖嘖 這么多的景觀所在夠我走一陣子的了 我是偕同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們昨天在會昌的燕子窩溶洞觀玩后 傍晚驅車趕到壬田下榻 第二天一早直奔羅漢巖的 圖片進得山門 首先橫亙眼前的是一座高90余米直徑20余米柱子般的山 山腰上楷書蠟燭峰三字 因峰頂長一楓樹 每到秋天楓葉如火 在風中搖弋頗似火苗跳躍而得名 可惜現(xiàn)在不是秋天無緣看到習習的火苗 但那宛如經刀削斧劈的山體看上去也頗似一支碩大的蠟燭插在山口
說到蠟燭峰就不得不提清代文學家鄒元林為蠟燭峰撂下的至今無人能對的上聯(lián) 蠟燭峰 峰上生楓 蜂作巢風吹楓葉閉蜂門 我輩中人自然是難以望其項背 但縱觀近代 至少有一人能對上 那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沁園春 雪的詞作者毛澤東 只是當年的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壩忙著挖井解渴無遐顧及相去不足30里之遙的羅漢巖蠟燭峰下的文字游戲 后來又被蔣介石攆得無處落腳分不開心 再后來又忙著打天下守天下忙得不亦樂乎 也就把這事給落下了 才讓鄒夫子的上聯(lián)至今還在蠟燭峰下耀武揚威但是 當年的鄒老臨走時咋不對上自己的下聯(lián)呢 而寧愿埋才黃泉 莫非此公也江郎才盡
帶著這些遺憾和疑竇繞過蠟燭峰來到了景區(qū)腹地 放眼四周群山環(huán)繞著一彎碧水 遠遠望去云在山中山在云里 適逢初春 山巒碧翠 如綠似黛 山腳下那一彎湖水平靜如鏡 倒映著妖嬈的山影 偶有野鴨掠過水面劃破山水間的寧靜 而眼前又是桃花點點 李花簇簇 點綴在翠綠叢中腳下呢 一溜石階梯順勢蜿蜒而下 直到遠處淹沒在叢綠中
這云 這山 這水 這滿目的綠 經我寫來無疑在暴殄天物 褻瀆山水
習慣了城市的喧囂 麻木了街市的污濁惡氣 今兒個享受這山野奉送的綠色 蒼茫 靜謐 清新 我不由得縱情長號號過之后貪婪地大口呼吸 待我欣喜地品味空氣中那延綿的甘醇時遠山已是回音四起 且起起落落地回蕩在山坳 不待回音消失我又哦嗬嗬再號 忘了疾病不允許我肺腑超量運動 忘了醫(yī)生的囑咐著實放縱了一把 不一會山上山下隱隱傳來游客的哦嗬聲
一家人拾階而下 來到湖邊 見得水面上用木板搭一小平臺 平臺一側豎一木牌 上書 金龜出水 來到木牌中央按照木牌上寫的回頭朝來的方向望去 果見一山 山形儼如一只趴在那的烏龜 稍一細看 原來的蠟燭峰搖身一變現(xiàn)在成了烏龜?shù)念^
仰望這只貌似神也似的烏龜 我漸漸沉思
中華民族向前的步伐一度停滯了多少年 一如這抬頭挺胸又無力前蠕的烏龜 在湖岸一隅 在叢綠裹身中一趴千年好在鄧小平巨臂怒震驅使烏龜前行 才救中華民族于饑餓 才讓中國的GDP排到了世界第二 并將以三年創(chuàng)造一個英國的速度在不久的將來躍居世界第一 相信勤勞聰明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把烏龜速度摔給我們的對手
這就是促使我寫游羅漢巖的由頭 至于后面的奇山怪石 泉簾幽水等等相映成趣的景色在此一并略去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3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