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天堂
當(dāng)我寫下這幾個字的時候,悲泣的心里又添一份罪惡感:明明知道“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眼看八十高齡的婆婆邁上了這條路,除了心痛哭泣,我卻無力將她拖回。那生命的盡頭已打開黑洞似的一扇門,生與死,僅一步之遙!希望她能跨過這段黑暗走到天堂去,從此沒有疾病沒有痛苦,愿她在天之靈得以安息。
我和婆婆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雖沒過成“母女情深”,卻也情同母女,勝過許許多多的母女親情。我們之間有過分歧有過委屈和爭執(zhí),這些都慢慢煙消在瑣細(xì)的生活和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便有更多的彼此信任依賴照顧及關(guān)愛油然而生,迅速彌補(bǔ)了婆媳間的代溝和縫隙。
婆婆艱難。艱難的程度無法想象,文革中失去丈夫,她剛過三十歲,家庭的頂梁柱頃刻間倒塌,沒有了經(jīng)濟(jì)來源,卻給她留下三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fù)?dān)山一樣突然壓在她孱弱的身上。婆婆堅強(qiáng)。堅強(qiáng)到令許多男人都汗顏,她一邊替冤死的亡夫申訴,一邊頂風(fēng)冒雪領(lǐng)著三個孩子討飯。她懷揣一個執(zhí)念:只有自己活著才能養(yǎng)活孩子,才能有出頭的一天。婆婆堅韌。堅韌的美德贏得街坊鄰里們交口稱贊,為了孩子們有個溫暖的家,有自尊地成長,她甩掉了討飯的棍兒,白天象男人一樣扛包裝車,再抽空到站臺外撿拾煤塊,晚上加班看職工澡堂,深夜拖著精疲力盡的身體回到工棚似的家,喝兩碗能照人影子的稀湯飯。婆婆堅貞。堅貞執(zhí)著的力量令人敬而生畏,親人勸她回老家,可以種田收糧食養(yǎng)大孩子,不必如此辛苦。朋友勸她另走一家(改嫁),找個好人幫著帶一把,共同撫育孩子。她斷然回絕:一不能斷送孩子們的前途,二不能讓孩子們有了后爹受委屈。再苦再難也要和孩子們在一起!
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婆婆也積勞成疾,早生華發(fā)。80年以后,政策開放公公的冤案得以平反。大女兒到公司上班,二女兒考上中專,兒子順利進(jìn)入高中,按政策規(guī)定分得一套40平米的樓房,多年饑寒交迫含辛茹苦的日子結(jié)束了,幸福的生活剛開了頭兒。我來到家里,是婆婆最開心的事。她把我當(dāng)女兒一般呵護(hù),閑聊時總講些過去的事情,一個飽受苦難的母親聲淚俱下的傾訴,常常感染我唏噓不已,我一邊聽著一邊安慰她,人要向前看,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兩年后孫子出世,婆婆喜極而泣,不顧重病的身體,起床為我煮面燒湯,她堅持要為兒子取名叫“戰(zhàn)勝”,雖未被采用,但我能理解她心里長久壓抑的委屈、被看不起、受人欺負(fù)之后苦盡甘來,欣喜和自豪的感受。她現(xiàn)在什么都有了,幸福的生活,兒孫繞膝,她勝利了,戰(zhàn)勝了所有的艱難困苦,從此再不用忍辱負(fù)重委屈求全,我和她的兒女一樣為有這樣堅強(qiáng)慈愛的母親感到自豪!
但是,不幸也隨之而來:二十年前的冬天婆婆突然暈倒,經(jīng)查心臟早博、糖尿病、房顫、結(jié)石及腎衰。婆婆的一生真的是命運(yùn)多舛,在痛苦中掙扎,在病魔下苦熬,大半生都在苦水中浸泡。唯一令子女們欣慰的是,能相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且走的安祥!
看到遺像里年輕的公公與年邁的婆婆,好象是那邊等了五十年的丈夫穿越時空來接自己的發(fā)妻,婆婆幾十年留白的青春,只為兒女而活。現(xiàn)在她坦然地要去和公公做伴了,沿續(xù)未了的情,我相信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堂。(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作者:旭姍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4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