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鴻漸兄
遭遇鴻漸兄
沐子
千古中國,萬種民性,這是中國民族性的真實。在中華文學的歷史長河中,都有生動鮮活的描寫和刻畫,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藝術(shù)形象,映襯了不同時期的民族特性。而我尤對錢鐘書老先生筆下的主人公方鴻漸印象深刻,仿佛就在身邊混跡現(xiàn)實生活中,從未遠離風雨兼程的時空軌道。
鴻漸兄生于亂世的鄉(xiāng)紳家庭,物質(zhì)豐沛、家學淵源尚可,他的成長和遭遇,是國民的共性故事,更是他的個性故事。人的一生中,邁不開愛情、事業(yè)、婚姻這些坎,其實都是一個個圍城,時刻都在消費圍城給予的束縛和磨礪。他的心路歷程,就是六字(自)訣。對待學業(yè),自棄自欺;對待情感,自輕自作;對待生活,自怨自艾。三年四學校,騙買一假博士學位,是一個任性的游學生;一年四女人,鉆進一小姑娘網(wǎng)織,是一個隨性的被動者;一年三工作,迎奉一情圈的恩惠,是一個可性的失敗者。對留學生涯信馬由韁的揮霍,缺乏定性;對愛情婚姻進退維谷的放任,缺乏誠性;對工作事業(yè)眼高手低的退縮,缺乏篤性。性格懦弱、被動消極、悲觀虛無,注定了小人物的悲劇故事。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鴻漸式的魅影,每一個人,何嘗又不是方鴻漸的同行者。只是顯一點、現(xiàn)一點,隱一點、藏一點,扼一點、制一點的程度和形式不一樣而已。當把光束聚焦在當下,浮躁、焦慮、沖動、冷漠、低俗等負面因子與氧氮分子充分混合,凝結(jié)在空氣中,成為大眾的消費必需品,猶鴻漸兄遠遠不及。扯掉亞當夏娃的遮羞布,撕破人倫廉恥的底褲;蔓延利益至上的癌細胞,瀕臨利欲熏心的冰窖;沉淪精神頹廢的毒鴉片,傳染懶散空虛的病菌;推倒背信棄義的多米諾,迷失抱誠守真的荒蕪。道德底線潰失,誠信體系坍塌,主流價值淪散,信念歸宿迷茫,惺忪微睜皆隨處可見。
在象牙塔苦渡的學子,無愧為未來的希望之星,比之若鴻漸如是。有文稱當今大學生識之淺學之陋性之躁遠不及奮斗在一線的農(nóng)民工,雖以偏概全,但也不失真地道出了一個“把學業(yè)當副業(yè)、把學術(shù)當心術(shù)、把學歷當游歷”群體的現(xiàn)實尷尬;道出了一個“愛傲視不平視、愛待遇不待見、愛計較不堅持”群體的精神狀態(tài)。腳不著地就不接地氣,手不沾物就沒有運氣,不與相融就沒有人氣。精神迷茫就沒有方位,輕言放棄就沒有方始,眼高手低就沒有方寸。(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蒼穹宇宙和天地自然面前,人就是一粒微塵,一顆水滴,隨風飄散,沒有一丁點兒痕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微塵,無以成沙漠。世界萬物都是累積的過程,沒有個體也就沒有自然和蒼天,也就沒有歷史和規(guī)律。人是自然的主宰者,也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正處在歷史發(fā)展的制高點,時代呼喚我們平靜地回歸,回到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精神家園。愚以為,當守拙、守時、守勢三箭齊發(fā),方可中的。
守拙修身。順應(yīng)本真的個性和質(zhì)樸,省己、省察、省諸,完善心智本性,修煉稟性格調(diào),不隨波逐流,不隨遇而安,不輕言放棄,不輕薄自辱。常禪心,虛極靜篤;常礪復,堅韌不息;常積累,厚積薄發(fā)。那怕用瑣碎裝充實,用堅持堵虛弱。
守時待發(fā)。經(jīng)久不止,待時飛奔。時不濟,位不當,天昏地暗,順無常而有常;適時機,當中位,萬物生發(fā),順勢而為有所為。
守勢蓄能。當勢不可當之時,就是審時度勢之時。泰極則否,一步之距;否極泰來,需經(jīng)歷63個階段的艱難困苦。有勢,需蓄、需消、需退;否,則猶、則過、則及。艷若桃花時,已是病變的開始;紅得發(fā)紫時,已是潰爛的前奏。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5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