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烈士紀念塔
走近烈士紀念塔
胡臨雪
我走近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是因為這里曾高揚過革命的靈旗,是因為這里流淌過涉渡者的微笑,是因為對英烈深深地緬懷……
遠遠地就能看見,那高高矗立的湘江畔獅山之巔的莊嚴肅穆的紀念塔。塔似一支槍,一支直指蒼穹給人力量、給人信念的槍。有雄鷹繞其翻飛,有白云飄蕩其上,有瞻仰者垂首默立……
塔壁上鐫刻著毛澤東那氣勢磅礴、慷慨縱橫的詩詞和紅軍搶渡湘江那激烈壯觀的畫面。我讀著這些詩、畫,就仿佛走進了歷史縱深,走進了崎嶇,走進了那遠去卻又似乎就在眼前的一切……
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ji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敵人已利用湘江之險要,構(gòu)筑了第四道封鎖線,幻想將紅軍“力求全殲”。紅軍處在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在湘江兩岸以8萬之兵力抵30余萬的敵軍,戰(zhàn)斗空前的激烈。
軍旅如火,鼓角似鈞。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為保護中央縱隊和中央軍委縱隊過江,在新圩、光華鋪、腳山鋪展開了一場浴血的湘江之戰(zhàn):橋梁在坍塌,房屋在燃燒;湘江在嗚咽,大地在顫栗。
紅三軍團四師十團,硬是抵住了敵軍一個師加一個團的進攻。團長沈述清犧牲了。幾小時后,接替他指揮的師參謀長杜仲美陣亡,連長謝興福捐軀……
湘江東岸,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腹部重傷,敵軍用擔(dān)架抬著他押往長沙。堅貞的師長誓不投降,用自己的手扯斷了自己的腸子,將最后一滴血獻給了這片苦難的土地……
湘江北去,流水情深。只要瞻仰者隨便拾起一塊石子,那就是一個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血淚故事。
包時春,一個18歲的生命,在腳山鋪戰(zhàn)役中,偷襲敵軍大炮,被敵擊倒,滾下山溝,腳被摔斷了。待他醒來時,血流盡了他的精氣,痛麻木了他的神經(jīng),那將耗盡的生命又騰地燃燒起來;“炸掉它!”短短的300米,他從晚上9時到凌晨3時,足足爬了6個小時。這是何等的信念,何等的毅力呵!最終他將手榴彈和身體一起塞在了大炮下面,隨著轟然一聲雷鳴,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漫漫雄關(guān),照亮了千山萬水……
風(fēng)卷黃昏,殘陽如血。紅軍勝利渡過了湘江。但已有13位團以上的干部永遠地與湘江相伴了。那曾似滾滾波浪的紅旗,卻已流成了湘江中那粘稠殷紅的液體。有人說,一部長征的歷史,就是一部用生命寫就的壯歌;一條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就是一條浸透熱血的紅飄帶。歌曲中最悲壯的一節(jié),飄帶上最燦爛的一段,那就是在湘江??!5萬將士的生命,換來的就是一個艱難的開頭,一個沉重、殘酷的開頭。
啊,山河永在,精神長存!
我再次仰望那霞光中雄偉、壯麗的紀念塔和眺望那車水馬龍、和平安詳?shù)呐d安城時,又有一個更美好的希望在心中飛旋、飛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0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