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精準脫貧不能只有“拼命精神”
全面精準脫貧不能只有“拼命精神”
四川樂山市政府新聞辦8日深夜通報稱,該市馬邊縣境內的省道103縣326公里加400米處路邊巖意外垮塌,致途經(jīng)此路段勘察精準扶貧交通項目的樂山市公路局長王川等7人不幸遇難。(3月9日中新網(wǎng))
路邊邊巖的意外垮塌奪走了7名扶貧干部的寶貴生命,卻奪不走一切扶貧工作決勝全面脫貧攻堅的決心和意志。盡管是次意外,但毋庸置疑,全面精準扶貧的道路的艱險超出許多人的想象,不戰(zhàn)勝這些險阻,全面精準脫貧就無從談起。
脫貧路上的險阻不只是貧困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閉塞的交通,更因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相應的人才匱乏,貧困群眾人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或沒錢醫(yī)治,大部分人從事低效率的傳統(tǒng)農業(yè),收入之低,僅能持續(xù)基本的生存需求,導致貧困地區(qū)積貧積弱。惡劣環(huán)境、基礎落后等客觀上的制約,人口素質偏低、留守老人兒童居多等內因,意味著全面脫貧攻堅必然是任務沉重、時間緊迫、形勢嚴峻、挑戰(zhàn)重重。
路有沒有?通不通?這是絕大部分貧困地區(qū)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實現(xiàn)精準脫貧,必須優(yōu)先解決的就是交通閉塞、行路難的問題。只有先打通脫貧的“任督”二脈,讓外面的扶貧技術、扶貧人才、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等源源來斷流進貧困地區(qū)進行“輸血”、“造血”,才能增強其脫貧的內生動力。值得注意的是,7名扶貧干部不幸遇難的地方正處于馬邊縣往涼山州美姑縣方向的地處,屬于最易發(fā)生邊巖垮塌的地段之一。
扶貧需要樂山干部的“拼命精神”。盡管路途艱險、環(huán)境惡劣,但7名扶貧干部卻以生命詮釋著使命精神和責任擔當,這正是全面脫貧最需要的“拼命精神”。扶貧道路艱難,需要扶貧干部的時代擔當,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關鍵時刻,不畏困難,敢作敢為,敢闖敢拼,對有利于群眾的事,絕對義不容辭,把脫貧幫扶化作使命擔當,任是前途險阻,也不畏犧牲,敢于拼命。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了最需要幫助的貧困群眾,需要一切戰(zhàn)斗在扶貧工作一線的英雄們敢拼、愛拼、能拼。(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全面精準脫貧不能只有“拼命精神”。全面精準脫貧是一項極為復雜而艱難的系統(tǒng)工程,任務重、時間緊,需要樂山干部式的“拼命精神”,甘于奉獻,不懼扶貧路上的艱險,敢闖敢拼,殺出一條扶貧的血路來,探索、創(chuàng)造出更多具有實效性的扶貧模式。然而,另一方面,分解到各地的扶貧任務不可小覷,面臨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不能只有“拼命精神”,更不能緊趕蠻干,須深入貧困實地,深入調查研究,摸清貧困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制定可操作的扶貧方案,確保扶貧不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做到拳拳給力、步步精準、有的放矢。(文/伍文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2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