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與我,一場偶然或必然的同行

兩小時以前,我雙眼緊盯著大屏手機,回看4月13日韓寒那場低調(diào)而隆重的“單口相聲”,長達一個多小時。他將自己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場大型發(fā)布會,選在了古樸莊重的上海音樂廳。無論他或者他的團隊出于何種用意,我還是驚訝他的選擇,以及音樂廳場務部的決定——一個以藝術表演為主的樂堂,居然同意舉辦個人發(fā)布會!
四年前的春天,我第一次走進上海音樂廳。除了母校的“黑匣子劇場”,那是我短暫的25年青春里,踏足的第一座高雅藝術殿堂。我當天觀看的,是一場名為“麗娃之波”的交響音樂會。
視頻里,空蕩幽暗的舞臺上,他身著一件喬布斯老頭常穿的黑色圓領普通T恤,戴一副黑色方框眼鏡,身后是全黑底色的演示頁面——現(xiàn)場將黑色的莊重色感發(fā)揮地淋漓盡致!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型的韓寒!
他與我,都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的“第一次”交給了這座歐式風格且聲效極佳的古老建筑。
發(fā)布會臨近尾聲時,韓寒說,他將攜第三部電影《三重門》于2018年面見粉絲,“十八年熱血重燃”的口號也同時打響。
《三重門》,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無獨有偶,正是這部小說,讓我走進了那個“少年作家”。或者說,我其實是慕韓寒之大名而讀《三重門》的。那時我正上高中,語文成績向來不差的我已具備不低的閱讀鑒賞能力。但是我沒有讀完,至今也不打算完成未讀的篇章。因為,我一直無法認同作家曹文軒先生在序文里所說的,“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練,甚至以老到見長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然而,不知不覺間,我“看著”韓寒成長。噢,不,應該說,韓寒陪伴我成長。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所褒揚的,我也認同;他所喜歡的,我亦喜愛;他所貶抑的,我也厭惡……
從雜文《穿著棉襖洗澡》到雜文集《青春》,從19萬字的長篇小說《他的國》到21萬字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我逐字逐句閱讀,那些文字竟已融入潛意識中,每每構(gòu)思文章,總有幾句話會毫無防備地跳出記憶的牢籠。我也曾把自己非常喜愛的一輛腳踏車命名為“2014”,就像韓寒那輛名為“1988”的老款旅行車。“2014”也是從腦中毫無防備地蹦跶出來的,我已別無選擇。
我買下“2014”是在當年的春季,我從未料到,那年秋天,韓寒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后會無期》上映!
我沒有那么腦殘地“哈韓”,所以沒去搶首映禮的票,沒去電影院看片。即使根本的原因是“窮”:我沒有錢。電影下線后,我獨自在家抱著我的筆記本電腦,一邊剝葵花籽一邊沉浸在三大男主角帥氣的表演中。那時,我不曾想過,這部兩小時不到的電影,竟對我此后的兩年甚至更多年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因為電影《后會無期》,我愛上了主題曲《平凡之路》和片尾曲《后會無期》,喜歡上了歌手樸樹。它們成了我每次K歌的必點曲目;它們無數(shù)次地出現(xiàn)在我手機音樂軟件的播放列表中,又無數(shù)次地從列表中消失。正所謂,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前段時間,當張信哲把《平凡之路》全新改編搬上《我是歌手4》的舞臺后,我興奮地徹夜不眠。
與韓寒同為“80后”的我,也許在追星上顯得過于理智與成熟,但我會繼續(xù)以我的方式與他同行,關注他,喜歡他,或者批判他。同時,真誠地期待電影版的《三重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31913/
韓寒與我,一場偶然或必然的同行的評論 (共 19 條)
- 折騰 審核通過并說 淘貓查券 http://taomao.site 有錢不任性,買啥直接搜,找到就能??! 加V信好友taomao17 邀你加入某寶內(nèi)部找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