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治
文|屈子
山中清流,潺潺不息,奔流而下,乃因山凹疏導之功也;石間野草,兀然向上,百折不撓,乃是石縫引導之勞也。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歲月,上下五千年的歲月,消散了春秋戰(zhàn)國時無數飛揚上網塵土,掩蓋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街市,數千年的悠久文化,漫漫歷史長河中當時不止法治這一種治國思想。那么,為何只有依法治國在數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這么重要?
以禮治國
距今五千年前,涿鹿之戰(zhàn),黃帝戰(zhàn)勝蚩尤,統(tǒng)一華夏大陸。奴隸制時期開始,黃帝死后傳位于堯,堯傳位于舜,舜傳與大禹,大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位,從此家天下的時代開始。啟建立夏朝,夏朝建國重視禮儀。夏桀荒淫無道,商湯舉兵討伐,建立商朝,商朝后被周朝代替。夏、商、周三朝皆重視禮儀,不過最出名的莫過于周朝的《周禮》,其地位在當時相當于基本大法的《憲法》。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周禮》與《儀禮》和《禮記》和稱“三禮”。從五帝時代開始,禮樂時代就出現了,到周朝更是將其帶到頂盛,禮在當時就相當于法,周天子希望以禮治國,用禮來約束天下人的行為,“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span style="position:relative;left:-100000px;">(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以禮治國自然有比依法治國好的地方,更人性化。可是真得所有人都會被禮所約束嗎?無論是二戰(zhàn)時期的日本法西斯的慘絕人寰還是德國納粹的慘無人道,都說明禮不可能約束得了所有人。那么,觸犯禮的后果呢?正如現在的有傷風俗,沒有太多實質性懲罰。所以,周天子遷都,中國歷史進入分裂割據時代《周禮》崩潰,禮樂時代結束。
禮治終究不如法治,因為禮治的仁慈與包容太多太多了,正如做事總得要果斷一些。
以法治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一個便是法家。秦始皇贏政曾召見韓非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從此內儒外法的治國思想出現并流傳了下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依法治國更是成為了重中之重。隨之而來的是多項法律的頒布與實施。
1982年《憲法》,1986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79年7月,全國人大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隨著依法治國的觀念深入人心,它的優(yōu)點也越來越顯現出來。法律中沒有太多仁慈,只要你觸犯了法律都會被追究責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像《周禮》一樣強調身份地位,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在依法治國的今天,也涌現出許多法律榜樣。
中國江西網題為《“最美考生”柳艷兵:選擇昌大為感恩,立志畢業(yè)交完美答卷》得報道,讓我們認識了這位使我們感動的榜樣---柳艷兵。
面對歹徒砍傷五名乘客,柳艷兵不顧自身被砍,劇痛奪下歹徒手中兇器,但自己卻因身受重傷而錯過高考。中國青年網題為《“最美學警”用責任詮釋青春》的報道,讓我們了解了一位90后學警感人事跡。他就是2012年法治人物李博亞。面對考驗,他表現出強烈責任感、超人勇氣,成為90后的驕傲和旗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鄙頌榍嗌倌甑奈覀兏鼞獙W習以法治國地理念和精神,為實現偉大復興夢而努力奮斗!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