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有座邊城
當我站在沈從文老先生故居的庭院中,突然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幾十年前,是否也有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像我一樣站在這座庭院用同樣的角度仰望著天空,看著白云若有所思呢?《邊城》的出現(xiàn),成就了沈老先生的聲望,而沈老先生也成就了這座古老小城在中華大地的鼎鼎大名,讓鳳凰古城的影子從此散落在《邊城》的余韻里,而名字也深深的刻在了世人的心底。
朋友說,她是從《邊城》知道的鳳凰古城。作為學文的人,作為沈老先生忠實的讀者,她認為一定要來到湘西,來到鳳凰,帶著一份虔誠來尋慕文學大師的足跡。這也是她埋藏在心底很久很久的夢,更是她一個人旅行的意義。
說實在的,我很慚愧。我知道湘西有座神秘的鳳凰古城,還是麗江大研古城的時候聽一位來自浙江金華來的朋友提起的。初中時候,學過沈老先生的《邊城》選段,不過里面的內(nèi)容至今也開始模糊了,依稀記得老二儺送和翠翠的愛情,但是我卻忘記當時老師提過的鳳凰古城。也許,當初年少輕狂,不諳世事,竟然對此沒放心上。時至今日,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請原諒一個理科生整天被數(shù)字、公式、計算機代碼充斥的頭腦,總那么不解風情,不了解湘西那片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凈土。湘西地理位置特別,民族文化迥異,朋友們口頭相傳鳳凰的驚艷,也讓鳳凰古城的名字在那年刻在了我靈魂的深處。是的,下一站,我該虔誠尋覓。
是的,時隔多年,我終于站來了這片厚重的土地上,一個讓人思想仰視而又讓人心靈依靠的地方。
古老而寧靜的鳳凰古城,靜靜地浸在午后溫暖的陽光里,悠然地迎接我們目光的穿越和審視。她無視我們的新奇,無視我們的興奮,也無視我們的慨嘆。也許,經(jīng)過了一千多年的風雨沁潤,鳳凰早已經(jīng)心如止水,安靜掩映在崇山峻嶺之中,慈祥的看著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勤勞的子民。
還記得之前我看見古城的第一眼,我無以言表的心情。她和麗江的繁華與喧囂不同,她似乎更有一種跳出凡塵,超然物外的灑脫。帶著一種虔誠和敬畏,我輕輕的打量著這座夢了好久的古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鳳凰古城是用一塊塊青石板、一垛垛老墻、一段段流水、一艘艘小船、一座座吊角樓迤邐而成的,而沈老先生那些傳世之作就“從這些青石、綠水和老墻中蓬蓬勃勃地長了出來,被那悠悠的烏篷船載了一路踏歌而來,自然得不需要任何修飾”。
沱江河是鳳凰古城的母親河,她依著城墻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
順著沱江穿城而過,雙手輕輕撫摸著這條波光瀲滟的河流,看著她詩一般美麗的映著初秋的斜陽。這一刻,我知道,以我淺薄的文字的形容,也許對她的褻瀆。河流中央砌成一條青石組成的橋,陽光打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光影的變化逗弄游人蹲在青石上戲水。來來往往的人群倒影,和河面組成一幅動人的畫面,再被土家族烏篷船上“泡菜”姑娘悅耳的歌聲渲染,
在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自然之道”。也許,這就是諸多生活在城市喧囂中的人們,為了不遠千里而來尋求內(nèi)心那份寧靜的原因之一吧。舟行于畫廊里,抬眼望,兩岸是古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像一幅江南的水墨畫沿著江岸描畫開來。也像一首詩歌,凝練了唐詩宋詞的痕跡,丟落在時光的洪流里。在這凝碧的山水里,沒有絢爛得山花,只有千年不變的河流,映著藍天白云,做著寂寂的夢。
拾階而上,穿街過巷,用心品味著被歷史刻畫的痕跡。踩著一塊塊青石板鋪就的小巷,一種隔世之感便撲面而來,似乎鳳凰離我們實在是太遠太遠了。我努力地伸出手去,撫摸那一垛垛老墻,感覺它的樸實和沉寂,似乎能聽到歷史漸去漸遠的腳步聲,循著這腳步聲一路追尋而去,穿過一條相當狹窄的街巷,一所不起眼的小小四合院一如它當年的主人一樣,平和地承接了我們一道道急切而仰慕的目光。
夜幕來臨,華燈出現(xiàn)。
極具現(xiàn)代文化氣息的霓虹燈勾勒出了古城的容貌,就像為年輕女子描的秀眉,平添了一份魅力和神秘。小巷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悠揚的音樂聲,起伏的叫賣聲,似乎再向人們昭示,鳳凰也有著一顆年輕跳動的心,在隨著時代的脈搏在起舞。
……
還沒來得及仔細看你一眼的絕美的容顏,還沒來得及品味你詩一般唯美的故事,還沒來得及傾聽你古老的傳說,我,不得不啟程離開了。
來不及告別,來不及訴說,甚至來不及帶走沈老先生的《邊城》……
朋友說,很遺憾沒有多停留幾天。
我說,心底,有座古城,帶著遺憾,我們才能在下一次最美麗的時刻相遇。
韶華易逝,但我們相約,好嗎?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