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西方文化差別的對話
關(guān)于中西方文化差別的對話
昨天,偶然興起,跟好友蘭雨若西談起中西方文化的差別,雖然言論淺浮,論理有些粗糙,但覺得有些趣味,于是,我整理了一下,記錄下來。大致對話如下。
蘭雨若西:他們喜歡西學(xué)。
我:西方文化是啟發(fā)性的,帶你神游;中國文化是欣賞性的,讓你沉浸其中。
蘭雨若西:是無我和有我的差別。
我:拿宋朝山水畫來說, 它吸引你心停留在它所繪的美景里,那些留白,是留住心靈的一種技巧。它像一朵花,吸引心靈的蜜蜂。(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蘭雨若西:嗯,嗯。
我:還有中國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大致有兩種,一種關(guān)于世間的喜樂哀愁的,像《漁礁問答》、《十面埋伏》,讓心思浮游在塵世事務(wù)當(dāng)中,或悲或喜;像另一種是自然景觀的,像《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漢宮秋月》、《陽春白雪》、《平沙落雁》 ,它們的旋律不經(jīng)意間飄出一個意境,讓心靈靜靜地沉醉在它營造的山光水影之中,感受自然之美,享受一種禪意的境界,欲望慢慢放下,雜亂的思緒和紛亂的塵埃無聲無息地消失,心靈歸于安寧,心境化為清凈空靈。
蘭雨若西:是的。
我:中國文化是心靈層面的東西。西方文化大多會引向靈魂層面,所以,不管是文學(xué)作品還是繪畫,大多會引用《圣經(jīng)》的言語和典故。
蘭雨若西:嗯。
我:西方的繪畫大多來自兩個題材:美女和神話。美女的繪畫一般都流露出一種神思。特別是神話故事的繪畫,讓人超脫,讓人浮想聯(lián)翩。
蘭雨若西:懂了。
我:值得一提的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它是一場波瀾壯闊的精神與命運的抗?fàn)帲贿€有我最近最愛聽的林賽·斯特林的小提琴曲《哈利路亞》,它像是神的召喚,在喚醒靈魂,仿佛神站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呼喚著你“回家吧!回家……”
蘭雨若西: 我們表現(xiàn)的是人性,他們是神性。
我:聽著她的音樂,靈魂會被叫醒,跟著它飛升到真正的家。
蘭雨若西:我們是由外向內(nèi),他們是由內(nèi)向外的。
我:你說的精到! 我詞不達意地說了這么多,還是你概括得經(jīng)典!
蘭雨若西: 神性的文字接近靈魂,又升華靈魂。人性做不到。人性多變,逃離不了情。
我:是的。
蘭雨若西:我也去看看西學(xué)去。
我: 你看到西方的作品,你的靈魂之門就會打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