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老人旅歐記

僅僅十三天的行程,要去瀏覽東歐的大城小鎮(zhèn),也就只能象蜻蜓般地去點點水,去過過場。好在東歐狹小,城鎮(zhèn)之間的距離并不算太遠,沿途旅程的按排也算疏密有致,緊湊合理。給人總的感覺是,歐亞路途遙遠,風情差別懸殊,旅者掠奇拍攝,途中雜事煩人。
言語不通,就怕掉隊
老人因為言語不通,一但掉隊迷路,就會招來大麻煩。第二天在布達佩斯,就在街頭的拍攝之中迷路了,而離開集合的時間,也僅僅只有三分鐘!盡管旅游大巴就停在兩街之隔,因為沒有地圖,又無法交流,更感舉目無親,我們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
突然有人在街角看到了一家四川餐館,它就象茫茫大海里的一盞航標明燈,分外地親切,我們有救了!一伙人跌跌匆匆地走進店堂,急急忙忙地向老板打聽方向,再親親熱熱地向他謝謝拜拜,總算順順利利地走出了,這個街區(qū)的“迷宮”。
緊跟導游,邊走邊拍
此后端著相機拍攝的人,個個都象乖乖的小孩,步步緊跟導游,走走拍拍,身不由己,寸步不離。所以拍攝取鏡全憑瞬間的感覺,什么角度、光源,什么速度、光圈,統(tǒng)統(tǒng)容不得半點的思索余地,拍攝也只能以量為主,回酒店再去篩選,刪除不滿意的,既節(jié)省了內存,又小有心得,次日再拍,自己心里也算有個底。這樣的笨辦法,實出無奈,誰叫你們社區(qū)的速成班,出來的水平臭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十人一桌,心理負擔
團隊的中餐沒有分食制。十人一桌,八菜一湯。有人飯前竟將自己的筷子,先往湯里去滉一滉,這不知這是哪家子養(yǎng)成的惡習!另有人在不經(jīng)意間,竟然忘了使用公筷具,順手就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往嘴里送。也難怪,可能他們真的把旅友當作自家親人了。
因為害怕在餐席上,別人口水的筷子亂戳,許多人都備足了方便面與榨菜,還有宮德林素食的真空包。在酒店用自助早餐時,我則盡量地多吃黃油干酪,涂烤面包片,多喝卡布基諾,食量之大且津津有味,連自己也覺得奇怪。這樣一來可以保持一天的充沛體力,二來油水足了,午餐即使少吃也無仿。
想想世界進入21世紀,都已經(jīng)十五年了,而我們的國人卻還滯留在小農經(jīng)濟時代,那個古老的、親屬圈內的用餐方式。
再看看東亞經(jīng)濟發(fā)達的日韓,早就實行旅行團分食制了。這也是一個現(xiàn)代社會,給予個人最最基本的衛(wèi)生權利。而我們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總量已經(jīng)趕超日韓,也完完全全有條件,來實行分食制的,欠缺的只不過是管理的理念而已!
再聽聽飯桌上的某君,每每吃飯就叨叨,總抱怨自己的胃不好。在現(xiàn)代醫(yī)保制度尚未完善的今天, 令人不得不心存疑慮,這位同餐的陌生人,他的筷尖上是否帶有幽門桿菌?當他高談闊論時,涶沫星子是否會四濺到菜盤上?僅此而已,就足夠令人不寒而栗的了!旅團吃飯,已成為一種心理負擔。
閑步布拉迪斯拉發(fā)
布拉迪斯拉發(fā)是斯洛伐克的首都。很可惜,根據(jù)旅行社的日程,晚餐時分到達,次日早餐后出發(fā)去帕多夫。僅僅在此路過,住上一夜,沒有景點按排。想粗粗地瀏覽一下布拉迪斯拉發(fā),那只能靠自己設法,去擠出休息的時間。
睡到次日清晨就早早地起身,約了老年旅友一同出行。從天色蒙蒙亮,至早餐之前,是個最安全的拍攝時段。到酒店附近的街區(qū),去悠悠閑步,去領略布拉迪斯拉發(fā),那個蒙蒙清晨的陌生氣息,去感受東歐的黎明,去邂逅車站上,早班族的候車人群。情不自禁地再次去回味,自己的青工時代,擠早班公交車時,那種難忘的親切滋味。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5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