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行
孔圣人的故里在山東的曲阜,曲阜市原是濟寧市下轄的一個縣,可能是近幾年才撤縣設(shè)市的,濟寧市是啥面貌我沒有去過,我們是從泰安一路乘車直接駛?cè)肭肥械?,?a target="_blank">導游說曲阜市地域不大,但人口有六十五萬,僅孔姓人口就達十五萬之多,占全市總?cè)丝诘膶⒔宸种弧?/p>
第一站我們拜遏了曲阜市郊的孔府,孔府占地面積很大,整個建筑都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一層式兩檐水高起架房屋,將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的的春秋時期的建筑風格完美保留了下來,整個孔子家族直系親屬的居所和府第一概無余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尤其將孔子幼小時期玩樂、少年時代啟蒙、青年時代發(fā)奮讀書、成年后學習思考著書立說等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起居以及一心求學、嚴謹治學的場所一一展現(xiàn)在廣大游人面前。據(jù)說,孔子之所以被尊稱為孔老二,原因是孔子爸爸的原配夫人施氏給孔家生養(yǎng)了九個女兒而沒有一個男孩,為了延續(xù)祖業(yè),孔父于是又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取名伯尼,但是跛腳,當時的封建社會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非常嚴重,因為長子有腳疾不能承擔這一責任,所以孔父在六十九歲時又向顏襄家求婚。當時顏家有三個姑娘均未出嫁,但大女兒、二女兒都嫌孔父年長默不作聲,唯有十六歲的三女兒顏徵在答應嫁給他。兩人結(jié)婚以后,經(jīng)常到曲阜附近的一座叫做尼山的小山上去祈禱,祈求上蒼讓他們夫妻倆早生貴子,后來時間不長果然懷了孩子,于是在公元前551年的秋天孔子就出生在尼山的一個山洞里,這洞據(jù)說至今還在,取名夫子洞。當時襁褓中的孔子長的很丑,頭部中間低凹,四周高聳,像一個小土丘一樣;眼睛白眼珠多,黑眼珠少;耳朵向外翻出;牙齒露在外面。因為孔子頭部如小山丘,又是出生在尼山,加之排行老二,故取名為孔丘,字仲尼。剛一出生,父母見他這樣丑陋,就把他丟棄在尼山的山洞里,然后回家了。但身為母親的顏徽在卻天天思兒心切,于是第二天便獨自一人來到洞前。當時的天氣很熱,特別是在山洞里尤其悶熱無比,顏徵在從洞口趨步向內(nèi)走時卻發(fā)現(xiàn)了驚異一幕:老虎和老鷹正在山洞里臥睡,她看到這一幕后嚇壞了,以為自己才降生的丑兒早已被禽獸吞食,于是藏在洞口外頓時肝膽俱裂、悲慟不已,偷窺洞內(nèi)看有沒有留下孩子的骨殖什么的,但這時映入她眼前的卻是一副怪象:那群禽獸并未吞食親子,而有一只老鷹正在用翅膀給幼小的孔子扇著涼風,一只母虎正在給嬰兒哺乳,孔母藏在洞外偷窺良久后才匆匆離去藏在洞外叢林中,等到老虎和老鷹漸次離去時才膽戰(zhàn)心驚地鉆入洞內(nèi),只見幼子在洞內(nèi)酣睡,心痛卻又復得親子的孔母遂將孔子抱起后捷步回家,并將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向孔父訴說,夫妻倆覺得這孩子一定不是常人,于是將奇丑無比的小孔子精心哺育,這樣孔子才得以存活下來。
孔子三歲時,父親就撒手西歸了,對孔子老父來說,老來得子是福氣,而對年幼的孔子來說,幼年喪父卻是人生的一大不幸。由于他的母親是小妾,父親又是個沒落的奴隸主,因此,孔父去世后,為了生活,顏徵在帶著孔子和他的哥哥伯尼來到娘家寄生。孔子的外祖父顏氏家族是一個書香門第,家里藏書非常多。五歲起,孔子就在外祖父的指導下開始讀書。十六歲時,母親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的一生。十八歲時他娶妻亓官氏,后來生了兒子孔鯉。雖然家境很是一般,且長期在外祖父家生活,但孔子卻敏而好學,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因此在他二十歲風華正茂之時,已在曲阜一帶在學問上很有名氣,于是很多人拜他為師,向他求教??v觀相貌丑陋的孔子從少年、青年再到中年不僅聰慧好學,而且知書達理飽讀群書,滿腹經(jīng)綸,以至到后來周游列國講學傳道,思考問題都具有很強的看通視透的洞察力和醒世教化的感染力,所以民間有孔子是鳳生虎養(yǎng)鷹打扇之說。這當然是傳說罷了,我們無法進行考證,但從中也說明自古圣賢就苦難多多、磨難重重。
孔子早年也曾謀求過功名,做了三個月的官,但政績平平,于是很快就辭官潛心于學說研究。在封建社會,教育向來是被官府壟斷著的。只有官宦人家或富貴人家的孩子才有權(quán)利受教育,窮苦人家的孩子是沒有資格享受教育的。但是孔子打破了這種壟斷,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收授學生。當時孔子收的學費是糧食和臘肉,對家庭特別窮的孩子就免除他們的學費。其實在今天實施了多年的希望工程,可以說在孔子那個時代就開了風氣之先??鬃拥慕虒W內(nèi)容分為禮、樂、射、御、書、數(shù),包含了德、智、體、美各個方面。
孔子三十歲時開始設(shè)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學教育生涯,他面向民眾首開中國私人講學的先河,提倡的教育平等之風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人,這方面是遙遙領(lǐng)先于當時世界各國的,由此也奠定了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地位??鬃游迨粴q時,才做了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便辭了官,五十四歲時被迫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周游列國游說。先后到達當時的齊、衛(wèi)、曹、宋、鄭、陳、蔡、楚等諸侯國,所到之處,有的國君愿意封他高官,有的愿意給他封地,讓他過舒適的生活,但唯獨沒有國君愿意采納他的政治主張。在周游列國的途中,孔子及其弟子多次遇險,吃盡了苦頭,歷盡了磨難。當孔子六十八歲時,已有學生開始在魯國作了大官,遂積極向國君推薦孔子的思想和愿望,于是魯國國君舉行隆重的儀式迎接孔子回到他的故鄉(xiāng)?;氐紧攪?,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二歲時,在貧寒中結(jié)束了成果豐碩的偉大一生。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社會大動蕩的時代,既承受了魯國獨有的上層文化的影響,又受到了濃重的列國文化氛圍的熏陶。他一生勤奮好學,面對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以自己獨有的視角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深刻的認識,學習總結(jié)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在厚積薄發(fā)中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思想學說,提出了自己的社會理想。為推行其思想學說,他周游列國,積極從事政治活動,大力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以“誨人不倦”的精神廣收門徒講學授道,傳播文化,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孔子的思想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行為規(guī)范,以“中庸”為思想方法。他所提出的社會原則和社會理想有著豐富內(nèi)涵,既維護以君、臣、父、子為核心的宗法等級制度,又強調(diào)各等級之間應該承擔責任和義務,尤其還倡導一種從天子到庶人、從治世到修身都應當具有的“仁”、“德”、“忠”、“恕”為核心的道德精神,站在今天高度進行分析,他的思想具有明顯的政治倫理道德化,倫理道德政治化的特點。
在導游的解說下我們走馬觀花似地瞻仰了孔府的每一房屋、廊室,接著去了離之不遠的孔廟,孔廟者,實乃春秋戰(zhàn)國后,后世的封建社會帝王和主政山東的地方官員鑒于以孔子為代表的正統(tǒng)儒家文化在促進中國文化繁榮和教育發(fā)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力而修建的紀念孔子的廟宇,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孔子紀念館,孔廟的建筑規(guī)模很大,前前后后方方圓圓栽植的大批以古柏為主的景觀樹群年輪最少的都在四百年以上,由于是不同時期的封建帝王們在各自主政時期親自撥款修建的,所以大部分建筑既氣派大氣又氣宇軒昂,為何封建帝王們?nèi)绱俗鸪缛寮宜枷牒腿鍖W,不斷給孔子加封追謚呢,原因很簡單,孔子的學說思想就是以“仁、義、禮、智、信”為主的尊君、忠孝、仁和、道義、知書、識禮、睿智、中庸、誠信和君尊臣貴、男尊女卑、階級森嚴作為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始終以正統(tǒng)文化的思想地位不可撼動地影響著官方和民眾的意識形態(tài),為了進一步鞏固好他們的江山社稷永世不倒、萬古長青,前面的開國老祖宗撥巨銀建了一座孔廟,后面的皇帝和后來的開國帝王們便競相效仿,以示自己尊孔崇儒的決心和意志,這一方面強化儒家思想、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shè),彰顯自己重文崇德并以此達到教化庶民、籠絡人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鞏固本姓皇室家族祖祖輩輩將江山社稷的接力棒代代相傳,而不讓異姓他族接權(quán)的長遠謀略的一大舉措,以此來從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維護自身統(tǒng)治的一種現(xiàn)實需要。唐代的李世民、宋朝的趙匡胤、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康雍乾三代帝王都在此立碑樹傳。孔廟的占地面積要比孔府大出許多,來此瞻仰和拜遏圣人的游客絡繹不絕,在孔廟的大片古柏群落中,有一棵古柏的半身空洞里高高地生長著一棵夾雜在樹干空洞里的參天銀杏大樹,很是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成為這古柏群落里的一道絕美奇景,人們稱之為“樹中樹”,景觀頗具特點,名字也起得獨具匠心,在孔廟我們游覽了差不多將近一個小時,只是挨個走馬觀花、閃電式地看看,如果慢慢拜遏、細細觀瞻,就不是一兩個時辰能看完的??讖R的不同建筑修葺于不同歷史時期,雖然有的頂層頹露后幾經(jīng)維修才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但總的給人的印象是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那些建筑將質(zhì)量放在了第一位,如若不是嚴把質(zhì)量關(guān),土木磚石建筑能保存到今天的沒有幾個,更何況孔廟偌大的建筑群落竟然在不斷地修繕中代代傳承保護下來,歷經(jīng)了多少王朝更迭、多少帝王易接、多少風霜雪雨、多少風蝕地震、多少天災人禍、多少歷史塵埃,這不得不說是歷代管理者的一大歷史貢獻。瞻仰罷孔廟后,我們靜靜地走出廟宇旁的院落穿行在古柏掩映下的幽靜小道上,心中感想很多、浮想聯(lián)翩,圣人終究能夠成為圣人,在于他的自幼樂學苦讀飽覽群書、青年善思篤專深悟后辛辛苦苦著書立說、中年周游列國講學傳道教化庶民、老年招童辦學授業(yè)解惑培賢育士廣播知識種子,孔子的儒家學說實為博大精深、思想深邃,他的教化育人、辯理明智、經(jīng)世治學的思想曾經(jīng)影響并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等多個領(lǐng)域,據(jù)說明代一代名相張居正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話委實不假。
拜遏孔廟后,由于到孔林去的路景還有一千多米距離,加之正午的艷陽曬得起勁,渾身也有一股困乏勁兒,于是欣然乘上電瓶車去毗鄰而居的孔林瞻仰,孔林占地面積也很大,并且里頭世世代代植下的大大小小的孔柏繁多,真是莽莽蒼蒼、密密層層、郁郁蔥蔥,柏樹群成為孔林的一大景觀,稱作孔林,實乃孔子及其嫡傳子孫世代之墳冢陵墓也,我想可能是孔陵的諧音演變過來而已。向內(nèi)不斷行進后,里頭巨型石碑居多,低矮的墓碑在柏樹群間的陵冢上也是不少,有的墳冢早已在地面上沒有一絲痕跡,要不是墓碑端立,根本想象不到此處地下還有陵墓深葬。通往孔陵的地面上全部用青磚鋪就,栽立了大大小小的很多石碑,包括孔廟里的牌匾、不同形狀的石碑以及這些孔林里的巨型石碑,都是在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以后加封追謚的,自漢高祖始不同時期的帝王為了表示對孔子的尊崇將這一封號的作法一直延續(xù)下來直到民國年間畫上句號。兩千年來,儒家文化始終備受當政者的推崇和優(yōu)待??琢种械氖袔滋幨怯盟嗤磕ㄣ暯訌驮筘Q立著,已成為站立著的“斷”碑,若不細看是難以發(fā)現(xiàn)的,據(jù)說是在“文革”期間批林批孔運動當中當時的紅衛(wèi)兵們將石碑推翻后用鐵錘猛砸所致。歷史真是歷史,來不得半點假設(shè)和臆斷,如今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在四十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卻轟轟烈烈地發(fā)生了那場影響了中國當代歷史發(fā)展進程和億萬人民命運的長達十年的“浩劫”,真是讓人不堪回首。
孔子的陵墓旁一些國內(nèi)外游客擺放著叢叢鮮花,一些已經(jīng)數(shù)日稍顯枯黃,一些插在瓶水內(nèi)鮮活如初,嬌艷無比,孔子的巨大影響力不僅在中國,并且在東南亞國家乃至亞洲和整個世界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說他是圣人一點都不為過。他的思想、文化不僅影響了歷史和當今的中國,而且還會繼續(xù)影響后世和世界。與孔陵相鄰而居的是給孔子親自在墓旁搭棚守孝三年的得意門生顏魯?shù)哪冠#偻疫叢攀瞧渥涌柞幠撕笫雷訉O之墓。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廣為推崇,否則顏魯不會安葬于一代圣人孔子墓旁,親自在陵墓旁修建簡易房屋吃住于斯、守孝于斯長達三載,現(xiàn)在回味一下是啥精神?這種孝道文化之脈已經(jīng)深深地根植于先賢弟子心中。
一代圣人仙逝已達兩千多年,歷史的塵埃和煙云不知吹散了多少風云人物,逝者如斯,一代代帝王將相和時代梟雄早已湮沒于歷史的厚塵薄埃之中,但圣人畢竟是圣人,他不僅為曲阜這方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古邑老城帶來了旅游業(yè)的繁華與興盛,而且給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不僅成為主宰曲阜這方沃土的地標,而且成為影響齊魯大地和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魂魄。走出孔林,附近到處都是兜售孔子雕像、銅盤、銅像、石像以及孔子所著的《論語》等著作和紀念品的,一代圣人孔子為曲阜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文化基因,曲阜人們因為孔子而驕傲,齊魯大地因為孔子而自豪,中華民族因為孔子造就的儒家文化釋放出的巨大光芒而倍感文化自信和歷史榮光!?
2014年10月中旬于甘肅省委黨校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