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網(wǎng)絡群組的二三事
在這個網(wǎng)絡群組交融雜會的時代之上,各式“馬甲”、“包裝”都急速涌現(xiàn);似乎連小市民本身,只要進入了“高大上”一點兒網(wǎng)絡群組,那也就成了一位學者。因此,我倒看見了很多談“讀書”的網(wǎng)絡群組,貌似高雅得很,于是便教一群“學者”投身“讀書”之中,并將小市民的性格完全爆裂在這“讀書”的網(wǎng)絡群組中。
于是只有包起“讀書”的“馬甲”,那么也可以擔任起讀書人的使命,來評判起文壇來;而如有穿起什么“政治學”、“社會學”的衣服,也就可以任由群組成員來探討國家大事了。比如可以這樣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甲政協(xié)委員說出了一個觀點,乙政協(xié)委員就可以用“中華小市民文化”最偉大的發(fā)明——“國罵”——去回復甲政協(xié)委員;而后,在這個“政治學”、“社會學”的群里便開展起來熱熱鬧鬧的交流聲,而甲和乙兩位偉大的“政協(xié)委員”也各自組建起立場幫派,互相引用起理論來互相爭斗,甚至還想將對方的“媽”、“妹”、“奶奶”、“大爺”甚至是寵物“狗”都拉入這場和睦的交流中。于是,群里迷漫著溫馨的知識碰撞出的火花。
毫不止如此,討論國家大事的各個大思想家還很可能拽出些歷史上的偉人來據(jù)理力爭。我所見到有一個網(wǎng)絡群組,名字中甚至提到了“革命導師”的詞匯;當然,在群里的交流辯論也是不超脫于這個華麗的群名——在這個紅色的群里,群聊中少的是“導師”,多的反而是;又或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導師過于豐富了,便產(chǎn)生了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但是,作為一位大思想家,作為一位有文化的網(wǎng)民,需要動的不是手,而更應是語言文字。他們便似乎很是通曉語言文字學一般的,說出來的語句很多都是本應被打成“**”的。由此可見,我們的思想家們,啊,他們的詞庫是多么先進有道,竟然教電腦都失去了優(yōu)越感。
我本來也就沒有什么優(yōu)良的語言來描繪這些群里盛大的場面,尤其是思想家們的思想相互碰撞時的激烈場面。我想,而若想要采訪到這種罕見又常見的情形,我看還是教各位去親自體會為上。
楚彀
一月二十八日夜(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9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