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吉談教育案例15:“蜜蜂死了,蒼蠅卻活著”
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某校對反思教學從事多年實踐的教師曾經說過他的經驗,即“教學反思、反思備課、上反思課、反思教學”。教學反思就是“教學過程的回頭看”, 它可以使人發(fā)現(xiàn)缺失,掌握訣竅,產生頓悟,是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的開始。反思備課就是根據(jù)教學反思中的感受,重新設計教學。它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在教學反思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失誤、缺漏地方以及正確行為,如果不及時總結就會一閃而過。所以,反思備課不僅會糾正課堂教學中的失誤,而且會不斷的積累經驗。上反思課,就是在反思備課基礎上的再實踐。在這一次再實踐后再認真的思考教學中還有那些不足和長處,在用書面的形式總結出來,這些經驗或體會就是反思應該如何教學,即反思教學。這四個步驟循環(huán)往復,不斷發(fā)展,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在教學反思這一問題上,2002年11月22日《光明日報?!贰懊鄯錇槭裁凑也坏匠隹凇币晃?,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文章說的是,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裝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后將玻璃瓶的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過了幾個小時之后,科學家發(fā)現(xiàn),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只蜜蜂則全部撞死了。
蜜蜂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過觀察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是蜜蜂的經驗認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們每次朝光源飛的時候都是用盡了全部力量;三是它們被撞后還是不長教訓,爬起來后繼續(xù)撞向同一個地方;四是同伴的犧牲并不能喚醒它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采用互幫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
而蒼蠅為什么找到了出口呢?如果說蜜蜂的行為具有教條性、理論性,那么蒼蠅的行為則具有探索性、實踐性。它們的智慧中,就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撞的時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被撞后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們并不死抱教條認定出口只在有光亮的地方、只在前方;它們從同伴身上獲得靈感,合作與學習的精神讓它們共同獲救。所以,最終它們是勝利者。
淄博六中的王石磊老師在談到教學反思時也說,對《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這節(jié)課,第一次講課雖然知識點都落實了,但感到平鋪直敘,沒有一點新意。那么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能否借用某一種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者活動形式來實現(xiàn)教課內容的轉移,然后在課程結束之后再將知識回歸。經過認真反思,他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想到了“醫(yī)生治病”的事情,完全可以把這一節(jié)課講成一個看病治病的故事。思路清晰以后他就馬上著手思考如何將所有知識點轉化為看病的環(huán)節(jié),這個過程也很艱難,他甚至專門在網上搜索病歷,看看病歷都有什么項目,怎么把所有知識都融入進去,還要讓故事聽起來很自然。經過反復琢磨推敲,最終我將“學案”轉化成“病歷”,將“大蕭條”“羅斯福新政”轉化為兩份病歷,將“經濟危機的原因、表現(xiàn)、特點、影響”轉化成“病歷”中相應的項目“病因分析、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特點、并發(fā)癥”,將“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影響”轉化成“病歷”中相應的項目“近期治療史、處方、新藥特點、復診記錄”。有了大框架以后,將故事連貫起來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你對此有何看法,請留下你的建議。以利于我們教師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2017年3月26日星期日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