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是為花再開
我喜歡花開,可我擋不住花謝。
花開,是一場轟轟烈烈,花謝是一場寂寞無聲。
花開,是一種絢爛綻放,是一種生命美的展示,給人欣喜,而花謝,落英繽紛,讓人感傷。
但,花謝,是為花再開。
想來,我是愛慕并喜歡花朵的,無論,她們是以怎樣的姿態(tài)存在。
畢竟,她們能無怨無悔地選擇來世上一遭,并在清風里、陽光下,痛痛快快、靚靚麗麗地花開一處,給大自然帶來美麗,讓世界充滿生命的馨香。(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花開,是一樹搖曳。無論身處何地,環(huán)境是寬松還是惡劣,依然能夠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既有凌寒怒放的豪邁,亦有楚楚動人的風采,既有愛花、護花的癡迷和流連,亦有黛玉葬花的那份憂傷情感。
可花朵再美,都是要凋謝的,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美中有遺憾,難道不是一種更好的期盼嗎?
這是生活的辯證法。有生,就有死,有花開,就會有花謝。
而換一個角度,花謝,何嘗不是另一種美,而為來年花再開呢?
花開,是一場生命的旅行與歌唱。即使是在隆冬,萬物凋零,可花,已開始在母體里孕育,這個過程很多時候是漫長的,但卻是必須的,花的嬌艷或婀娜,都是積聚的結(jié)果,花開只是一個瞬間,一個目標,是一種功到自然垂成的展現(xiàn)。
而花謝呢,花謝是花的歸期吧?它是絢爛后的沉寂,是使命完成后的又一種升華。生命,是需要跌宕起伏的,落花成殤,固然悲戚,但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龔自珍在詩中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它只不過轉(zhuǎn)換了形式,變成了養(yǎng)料,又為來年催開萬千花朵。
其實,也只有花謝,果實才會結(jié)成,才能沐浴陽光,經(jīng)歷風雨,才會茁壯成長,并日漸成熟。因此,花謝,不必無端悲傷,因為,花謝,花還會開,春去,春還會來。
由此,我想到世間萬物,似乎都是一個輪回。劉禹錫詩言:“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杜甫也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是因為有凋謝,才會有醞釀與勃發(fā)。
也許正是因為有了死亡,才給新生者以空間與希望,才讓這個社會發(fā)展與進步,才讓人類擁有更多的文明曙光。
2017年4月21日 西安鼓樓 回民街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2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