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發(fā)揮余熱寫好興平故事

不辱使命 發(fā)揮余熱 寫好興平故事
近期,受興平政協(xié)文史委翟黨社主任之邀,參加了十八屆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工作會議,受聘為政協(xié)文史資料員。很高興,也感到不安。高興的是與這么多興平文化界名人相聚相識,實為緣分;不安的是,自己學疏才淺,難以擔當此重任。
興平,自古京畿之地,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茂陵、楊貴妃墓,馳名中外。興平市有213個自然村,差不多每一個自然村都與名人有關,都有故事可講。比較出名的有:
雙山村與楊屾
布衣楊屾字雙山,興辦義學倡桑蠶。
“豳風”“知本”推崇廣,歲歲桑梓祭鄉(xiāng)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子孝村與丁蘭
大槐樹下子孝村,刻木丁蘭多異聞。
雖系神靈報應事,二十四孝傳至今。
張耳村與張耳
楚漢相爭亂象生,韓信張耳合統(tǒng)兵。
張耳封王知進退,卻笑韓信不聰明。
策村與董仲舒
“天人三策”定古今,“春秋繁露”滋儒林。
賢良舉首今安在,茂陵北側尋策村。
史村與司馬遷
茂陵故地留史村,史圣名高史事存。
“風追司馬”搜軼事,不曉緒余在斯民。
竇馬村與馬援
攻滅隗囂平西羌,懷柔交趾服蠻荒。
“薏苡明珠”難毀謗,“馬革裹尸”美名揚。
馬蓮與馬融
湯坊曾有馬蓮塚,一代通儒宿馬融。
絳帳講學陳女樂,遙開魏晉狂放風。
大姑村與班昭
躬修《女誡》師嬪婦,承繼父兄續(xù)《漢書》。
大姑村外有遺塚,至此鄉(xiāng)風多古俗。
郭村與郭子儀
犬丘廢丘并槐里,茂陵始平又金城。
“興唐平叛”軍功盛,古邑賜名改興平。
興平自古多人杰,西漢云中太守魏尚,飛將軍李廣,東漢戰(zhàn)將馬援、耿恭、耿秉,經學家馬融,史學家班昭,文學家傅毅,三國戰(zhàn)將馬超,機械發(fā)明家馬鈞,西晉十六國時織回文璇璣圖的女詩人蘇若蘭,清代農桑學家楊雙山等名人就出生在這里。
興平,人杰地靈,有許多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志士仁人。比較著名的有:
魏野疇(1898~1928)原名鳳標,字明軒,筆名金士鐸。陜西興平人。三歲喪父。幼讀私塾。1913年春考入西安三秦公學,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初由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魏在“北高師”上學期間,積極參加五四反帝-。受李大釗等的影響,較早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并參加進步師生創(chuàng)辦的講演團和平民學校等工作,成為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得力戰(zhàn)士。
杜宗美(1888—1934),本縣桑鎮(zhèn)雙山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宗美幼年喪母,家境日漸貧困,18歲時,祖父才送他到縣城內高等小學讀書。他喜愛閱讀《水滸》、《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小說。小學畢業(yè)后 ,父親要他輟學操持家務,他堅持求學,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學,開始接觸進步書籍。他熱愛社會活動,參加了成德中學“讀書會”和“陜西青年社”(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參加了1925年由共產黨.
楊法震(1905~1938),又名楊名經,本市莊頭鎮(zhèn)儀空北莊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小時就學于縣高等小學和西安民立中學。學習勤奮,追求進步,注意閱讀“五·四”以來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書籍,1924年考入武昌中華大學理科,1926年冬轉入央軍事政治學校(即當時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學習班)。在反擊夏斗寅叛變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勇敢。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夏,軍校畢業(yè),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六軍。
當然,建國60多年,興平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更有說不完,講不盡的故事,等待我們去記寫。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3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