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泛黃的日記本
過往的年輪變成了滄桑的歲月,歲月的滄桑淪為了碎片,碎片拼成的叫記憶。今日閑來無事,翻出了一本泛黃的日記。日記本的封面是藍色紫邊的,正上方赫然印著金色的“硬皮本”三個不大也不小的字。雖日記本的邊已碎裂,表面也留下了歲月的斑駁,可我仍愛不釋手。欣然打開這本早已泛舊的日記本,只見插頁上寫著:“贈給:戰(zhàn)友喬顯德分別留念,祝你在工作中更上一層樓!”落款是:戰(zhàn)友徐鋒,1986年10月10號。想起來了,這是當年我?guī)У囊粋€湖北隨州兵臨復員時贈送給我的精美筆記本。
如今看了這泛舊的日記本,一如見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一股暖流不覺涌上心頭,里面裝著的內容,就像盛著的陳年老酒,越品越香,品著、品著,就品出了我塵封三十年的情感味道,我思想感情的潮水隨著這泛黃的日記本的內容洶涌澎湃起來……
日記本的封二工整地寫著這樣的一段話:“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續(xù),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xù)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不用看落款處,我就知是華羅庚老先生說的,因為當時的印象太深了,因為當時我正愁把什么話書寫在這日記本的重要位置,給我?guī)砉奈韬蛦l(fā)。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這段話深深打動了我,內心深處受到了無比的震撼,我便一筆一劃地抄寫到日記本的最顯眼位置,只要一打開日記,就會看到有一道智慧之光在照耀著我,我頓感渾身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日記的開篇是從1986年10月24日記起的:
10月24日,天氣:晴
今天,寫完了向駐廣西崇左團指揮部的簡要匯報后,我便寫起一排代理排長、一班長劉存法的事來:像三九天兜頭澆下一盆冷水,他發(fā)熱的頭腦冷卻了。他入伍七年來,幾乎年年立功受獎,還被評選為“優(yōu)秀黨員”,而現在,每當別人穿著“四個兜”從身邊走過時,他心里就像被塞進一把茅草。提干要文憑,轉志愿兵要技術,在這面前,他忽然覺得過去那些年滿腔的熱情被別人利用了,而現在猶如一覺醒來,發(fā)現時代前進了,而自己在求學、工作、生活等方面都面臨一大堆問題,甚至隱約感到要被前進的時代拋到后面的威脅。他曾下了決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決心不顧一切。(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實際他是有能力的,頭腦靈活,機靈能干,本來如果讓他學技術,他完全有可能超過別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命運的安排,加上自己的受騙上當,造成了這樣的結局。他的損失太大了,他也憎恨過利用他的人,想抓住把柄告他們,可那樣做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僅僅出氣而已,卻在生活中又增添了一個個“仇人”,那就大可不必了。他想來想去,還是怪自己頭腦簡單。臨復員時曾發(fā)誓:如果自己的兒子來當兵,非砸斷他的腿不可!
這樣,他就整天在“玩牌”、“將軍”聲中度過日月,在迪斯科樂曲聲中虛度光陰。他想,只有這樣做才覺得有意思,否則,精神空虛,無所事事。學文化,安不下心來;學技術,無從談起,無端的煩惱襲上心頭,又去當“夠級”的組織者了。
這篇日記是我在部隊時用“白描式”的寫法,真實記錄了一個戰(zhàn)友在部隊時的真實故事,現在回過頭來一想,還有那么點意思,不過與當時的有些想法就不一樣了。
10月25日,天氣:陰
他是一個有文學素養(yǎng)而又懷才不遇的人,常自嘆:生不逢時,命運不佳。還是中學時代就有過幾次機遇。高密招飛,他以較好的體格躍入了二十名競爭之列,而這時的“關系”、“門第”很分明,因為他缺少了一個當市長的爸爸,卻被所謂的一點小毛病淘汰了。接著,社會上興起了接班制度,祖父退休,孫子接班,也在一些地區(qū)得到了承認。然而時間的推移使他未能如愿。母親是1962年要求回農村的,1979年國家下發(fā)一個紅頭文件說,1962年以前從城市下放回農村的,可以回城重新安排工作或讓子女頂替。由于當時寫了一份辭職報告,而又一次失望了。
他由于這樣幾折騰,耽誤了近兩個月的學業(yè),成績由原來的前幾名一下子落到了十幾名,考學就這樣對他無緣了。但他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因為他曾在班里擔任過語文課代表,獲得過全校作文比賽一等獎,他寫的作文曾在全校輪流當范文讀。就為這,他想在文學上有所突破,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軍人這種職業(yè)。來部隊也是幾經挫折,新兵連時,他發(fā)言積極,在一次發(fā)言中,他洋洋灑灑寫了十幾張信箋紙,連長、指導員對他刮目相看。新兵連結束前,據說新兵連二排長看好了他會打籃球,準備要到修理連當文書,當時誰到哪里去在新兵中都傳得沸沸揚揚,他也沒把這當回事。可是到真分配的時候,他卻分到了八連。據說這是新兵連長把我要到他連隊的,他有著決定權。
這個連隊比較苦,他覺得,只有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鍛煉,才能更加成熟,將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克服。這樣,越是環(huán)境條件艱苦,他越刻苦學習,準備第二年考軍校。第一年考生多,預選題出的難,許多人都說跑題了,有的人找連長、指導員跑跑關系,竟找上了,他所在連隊的連長探家,指導員剛調來,沒有關系可言,也就沒預選上。結果到了真正考軍校時,考題相對簡單。到了第二年,考軍校超齡了,考教導隊又不辦了,特別遺憾的是,1985年,在部隊榮立戰(zhàn)功的班長,可報送進高級軍事院校學習,他又因超齡而失去機會。
命運始終與他作對。他自己這么認為,許多戰(zhàn)友也這么想。但他并沒有灰心喪氣,也沒有混下去的念頭。而是努力學習,終于使自己的文字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多次在團刊上發(fā)表新聞、文學作品,并取得了新聞、秘書幾類結業(yè)證書,取得了和作家莫言的通信聯系。
這篇日記,是我對那個時代的人生、軍隊生活、個人心態(tài)的真實記錄。那時覺得:生不逢時,命運不佳,年齡超了,機會丟了,思想苦悶,情緒低落。在當時那種狀態(tài)下記下日記,也是人生那一段的最好記錄,也是情真意切的,現在回頭看看,還是蠻有意思的。重新整理出來,對自己而言,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11月10日,天氣:晴
肖華同志在小學作文《將來的我》上一段話
人生最大的恨事是看到祖國內憂外患,人民流離失所,而不能承擔起匹夫救國之責;人生最快意的事情莫過于可愛的祖國富饒秀麗,周圍的群眾安居樂業(yè),食足衣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多少民族英靈曾為國家的興盛以身保國,血沃中華。將來的我要以這些英烈為師,獻身革命,為天下勞苦大眾的新生活奮斗一生……
在部隊時,我就暗暗敬佩小學時的肖華竟能寫出如此文字優(yōu)美、張揚民族大義的文章,我內心深處受到了無比的震撼,于是,把它一字一句地記了下來,激發(fā)作為軍人的我的愛國熱情和保國之志?,F在重新讀來,更有深深的意味,我便將它作為典型日記收錄進來,讓這篇過去的日記放射出新時代的燦爛光華。
在這本泛黃的日記本里,我還詳細記錄了魯迅先生的《八條經驗之談》,還有老舍、茅盾、巴金、楊朔等著名作家的精彩篇章,還有在老山前線、廣西邊陲的見聞。翻閱著舊日記,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那個時代,日記里的英雄人物鼓舞和激勵著我在新征途上奮發(fā)向前;日記里飛揚的文采滋潤著我寫出更精彩的華章。
重溫日記,不忘初心。心懷夢想,砥礪前行。泛黃的日記留下了我的筆跡,也留下了曾經的青春,心中的日記正在記錄著我為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夢想……
喬顯德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4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