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竹子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我喜愛上了竹子。那個時候小,不懂得竹子本身的竹文化,僅僅只是喜歡她的顏色和竹葉的形狀而己。后來我長大了,又喜歡讀書,漸漸的也知道了竹子的內(nèi)在文化和歷史淵源。古代文人騷客,以竹子本身高風亮節(jié),清高孤傲和自由,或多或少與文人身上的性格特點有大抵相似,故而惺惺相惜,才有的:寧愿三天無肉,不可一天無竹的雅寓。傳說王羲之的孫輩某人,一次去友人家少住幾天,卻自己忙從別地移栽竹子與窗前,惹得鄰人笑話。而王羲之孫子卻振振有詞道:君子可以三天桌上無肉,也不可一天眼中無竹。可見,竹子在文人墨客中的特殊地位。
我還記得,當初張大千大師在巴黎,第一次去見畢加索的時候,大師揮毫畫了一幅墨竹送給畢加索,顯然,畫竹子最能體現(xiàn)中國藝術家的高貴與大氣。此墨竹,我在四川博物館親眼見過復制品,簡單幾筆,活靈活現(xiàn),無不佩服大千大師的神來之筆。既然歷來名士雅客,都喜歡門前屋后栽竹種竹,我也喜歡附雅從趣。雖自住樓上,也想盡辦法,取土栽種從下鄉(xiāng)挖來的竹子,可偏偏養(yǎng)不成活,自己也非常氣惱。雖然無奈之下,自己在宣紙上,也信筆學鄭板橋畫竹,頗有點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尓東西南北風的骨氣!
幸好,去年友人送我一佛竹,養(yǎng)到現(xiàn)在,還算成活下來,當然我一會放在客廳,這竹子盆里,我特意放進我從四川映秀撿來的石頭,乍看竹子石頭,略有還原鄭板橋墨竹怪石之畫也,頗為好看。有時又出現(xiàn)黃葉,我又恐三慌四的從客廳,小心翼翼地搬到陽臺,過了三五天,竹子好似接地氣一般,葉子又綠盈盈了。如此幾番倒騰,也不嫌煩。文竹我也養(yǎng)過,很嬌貴如蘭花,不太容易存活,雖枯枝,我卻依依不舍丟掉,依舊讓它占在屬于它的花盆內(nèi),讓它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現(xiàn)在我家,栽有三盆竹子,都是土生土長的,巳經(jīng)適應了我家環(huán)境。我有時看書久了,放下書本,隨后習慣的望著窗臺上或客廳的竹子,會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愉悅,還會有一種文人騷客自詡的陶醉,我以為我愛竹子,就自然成為文人了,當然,不會象葉公好龍那樣矛盾。
哦,竹子虛懷坦蕩,君子情懷也!
我,不得不愛,因為我是子君,君子是我矣!
子君寫于《鶴舞堂》(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