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

朋友小聚,喝酒;家有喜慶,喝酒;心中煩悶,喝酒;身上慵懶,喝酒;諸此等等,似乎不喝酒,缺了些什么。男人的交際,離不開煙酒。遞上一根煙,是善意的表達,喝上一瓶酒,是感情的融合。煙酒,煙酒,就成了研究研究,能夠為對方所關(guān)注所了解,就為今后的交往打下了基礎(chǔ)。要說吸一根煙喝一杯酒,誰不會啊,可我總覺得這里面大有門道,因此靜下心來,仔細說道說道。
因為要寫喝酒,就暫時不論吸煙。回想自己三十多年的經(jīng)歷:小時候老實本分,從不喝酒;十幾歲坐席,偶爾喝上幾小酒杯;二十出頭,學(xué)業(yè)結(jié)束,開始在社會上混,人實在,喝酒也實在,醉了幾回,吐了幾回;多年前的同學(xué)結(jié)婚,席上喝酒碰上一個當(dāng)兵的,對方第一杯酒很爽快的喝了,自己不偷奸?;埠攘?,第二杯人家給滿上,他喝了,我仍舊喝了,酒的度數(shù)低,感覺喝水似的,第三杯時,桌前就剩下了我們兩個,對方有些醉醺醺的,我離席了沒處去,仍舊坐哪喝了,對方酒沒喝完,就不見了,客人走完,我當(dāng)自己是老同學(xué)的兄弟,本來四五兩的酒量喝了七八兩,就吐了他滿院的酒氣,而且第二天上午才離開人家家,現(xiàn)在想起來就感覺臉燙的慌;幾個同學(xué)聚會,三個人中午喝了一瓶,感覺正好,晚上又加入兩人,一個同學(xué)請客,掂了兩瓶,兩瓶喝完,買了一瓶不夠,又買了一瓶,喝的天昏地暗夜不觀色,好不容易散席,老同學(xué)騎著摩托帶著我和另一個喝醉的同學(xué)住在他家,結(jié)果又吐了人家滿屋的酒氣;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喝酒用上了一次性的杯子,一杯子下去就是二兩多酒,喝的猛,而且把持不住,就喝壞了身子,那一次吃了一星期的中藥,半年之后聞到酒味,就頭暈惡心,每每有心戒酒,但總是盛情難卻,于是再喝酒,酒不過三兩,喝過了三兩,就出酒,第二天身體仍舊緩不過來。
酒不過三兩了好幾年,本來應(yīng)酬就少,這酒也就喝的更少。最近這兩年,即使喝了很少的酒,仍舊感到身體不舒服,似存在了隱患一般,小便發(fā)黃,惡心干噦,伴有口臭,有心戒酒,朋友本就不多,不喝酒更是沒人交流。無奈之下喝酒,頭腦與心臟就容易受到迫害,一旦猝發(fā),就是蹬腿之時,這不禁讓我感到恐慌,似乎要到了該戒酒的時候,也似乎到了經(jīng)營自己的身體的時候,鍛煉也罷,養(yǎng)生也罷,人死燈滅,船毀人亡。
靜下心來想時,酒大概是好的,之所以有壞處,是人不會喝酒。喝酒要隨著年齡逐漸練習(xí),宜小酒杯多人猜酒喝,這樣喝的不多,有喝的時間,也有休息的時間,再加上猜枚時大聲的喝枚,酒氣不覺得就會發(fā)散出去一些,五六十年代生的人,就很少有誰喝酒傷了身子的,那時酒是寶貴的東西,不是過于投緣或者有高興的事或者有幫忙的事,大家很少喝酒,喝酒了就多請上一些人。七八十年代生的人,譬如我這一代,下力氣沒有前人大,體質(zhì)不如,喝酒再喝的猛不加控制,也就白白的糟蹋了糧食。酒的最直接好處,就是活氣血驅(qū)寒氣。過去人喝酒講究溫酒,熱過了方才吃掉?,F(xiàn)在人喝酒,以涼酒下肚,用喉嚨和胃去把酒暖熱,然后再發(fā)散開來。無論古今,喝酒就是喝酒,沒有喝茶來的隨意,一個人一天有事沒事,總要喝上兩杯茶,有酒興的方才會喝上兩杯酒,沒興致的一個月不見得喝上兩次。
酒的產(chǎn)生,書上說源自夷狄,又說夏代少康造秣酒,又有說,酒發(fā)源于猴子,猴子將摘得之瓜果一類藏于樹洞之中,瓜果經(jīng)過發(fā)酵變成飲料,嘗之味美,讓人陶醉,因此有猴子酒的稱謂。夷狄的造酒,大概是對猴子造酒的效仿,以果實為主要原料,而少康的造酒,以谷物為主,五糧液就是以高粱、糯米、小麥、大米和玉米為原材料,少康的造秣酒,秣字就是禾之末,禾之末端,就是谷物所在,由此可知,夷狄造的酒為果酒,而少康所造當(dāng)為糧食酒,糧食釀酒和果實釀酒,在技術(shù)上不可同一而語,果酒是粗糙的,糧食酒要精細許多??傊?,酒的產(chǎn)生,無論是果實,還是為谷物,皆為草木之精華,經(jīng)過發(fā)酵而形成的一種令人醉醺醺暖和和的飲品。地域之不同,物產(chǎn)與水土不同,釀造工藝也有所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不同風(fēng)格的酒,從品種來說,大概有啤酒、白酒、紅酒、黃酒之別,從地方上來說,大概有貴州醬香的茅臺酒,四川濃香的瀘州老窖,山西清香的汾酒,安徽的古井貢酒,陜西的秦酒西鳳,諸此等等,歷史悠久,品種眾多,成為中華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喝酒要看人,看心情,還要看酒咋樣,下酒菜咋樣。好酒配好菜,什么樣檔次的酒,要有什么樣檔次的菜相配。吃菜,講究色香味形,普通的飯桌上,飯菜有味即可,高檔的飯店,不僅選材要講究,在顏色的搭配和形態(tài)的塑造上也是十分下功夫,有時候,你一筷子下去,感覺就像吃掉一件珍貴的藝術(shù)品。老家鄉(xiāng)下的九十年代,喝酒比較常見的是寶豐和張弓,農(nóng)民嘛,喝酒能夠保豐收,多好的寓意,至于張弓這個牌子,廣告詞叫的很響亮,“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南來北往東成西就的,張開弓箭,就讓人想到《神雕俠侶》中的大英雄郭靖,好像喝了這樣的酒,就平添了一分闖蕩社會的勇氣和一分無所畏懼的信心。兩千年之后,農(nóng)民的酒,以老村長為代表,一首歌我的老班長唱的好,鄉(xiāng)里人懷念的只有老村長,老村長物美價廉,很符合農(nóng)村人的心態(tài)。社會變化,絕大多數(shù)的人,經(jīng)濟上富裕了起來,喝酒的品牌也就雜了起來,一般人見啥酒喝啥酒,不講究,喝的是朋友義氣,喝的是心里痛快,講究點身份和地位的人,如果不是出于顯擺的心理,非要喝名牌子的酒,包裝要好,價錢一定不能便宜,不是那個人還不給你坐在一塊喝。(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喝酒分場合,有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喝酒,有朋友聚會喝酒,有生意來往喝酒,還有領(lǐng)導(dǎo)在坐喝酒,有時候有老人,有貴人,有小孩,有婦女,人要吃飯,喝酒的場合也就千變?nèi)f化。喝酒首先重視的就是座位的安排。一般而言,北面為尊位,南面為下位,領(lǐng)導(dǎo),長輩,貴人,要坐在北面的位子上,地位低,年齡小,一般坐在下位。東面一般為主要的陪客的位置,做東嘛,要掏錢付費地;坐在東面的人,要招待尊位的主客,剛好在尊位的上手,交流起來十分方便。坐在西面的是身份地位僅次于尊位的人,既要附和尊位的人,又要和主人打照面,震動而兌悅,自然完美。如果尊位不在北面,就要在最里面的位置尋找,門口端茶倒水進出付賬的人的位置。有貴人在坐,喝酒要上好酒,視貴人之喜好而選擇,或者將自己所珍藏之佳釀攜帶,一般不能低于一百元。同事喝酒,一般要在四五十元以上,一定不能掉板,酒賴了人家看不起你,酒太好了又不值當(dāng)。勞力者喝酒,賺錢不易,有酒就好,不拘好賴,一二十一瓶的酒即可。酒有可喝和可不喝之分,和有些人喝酒,戒酒的除外,不喝就是看不起人家,不喝酒就沒必要接下來要談的事情,氣氛搞的生分,甚至是不歡而散??梢圆缓染?,要么是關(guān)系親近,不想喝就不喝,要么就是你不是主要的客人,主人把主要的客人陪好就可以了。
既然要喝酒,就有了敬酒和罰酒的區(qū)別。有人說,酒場如戰(zhàn)場,出于交流的必要和熱情,不是你把人家灌醉了,就是人家把你灌醉了。你喝不過人家,人家小看你,說你沒有把人家招待好。人家被你喝過了,最起碼可以證明你喝酒的能力比人家強,你戰(zhàn)勝了對手,對手就自覺矮你三分,人家士氣低落,你辦啥事就會無往不利。喝酒,要知道什么是敬酒,什么是罰酒。敬酒,可以是人家敬你,也可以是你敬人家,敬與被敬,要看你在人心中地位的高低,或者是你求人辦事還是人家求你辦事。敬酒,既是你對人家的認可,也可以看出人家對你是否認可。人家高興,你敬的越多,對方越高興;人家不認同你,你敬人家一杯,人家最多沾沾嘴皮喝下半杯。罰酒也有罰別人和自罰之別。別人入席晚了,有事早退,或者說錯話了,應(yīng)當(dāng)罰酒,少則一杯,多則三杯。自罰可見喝酒之妙用。挨打常見,自己打自己,就讓人起疑。自罰可以是自我調(diào)侃取悅大家,也可以是立規(guī)矩的表現(xiàn),誰犯規(guī)矩了,只要在坐,就要把罰酒喝了。敬酒一般要在開始喝酒的時候敬。領(lǐng)導(dǎo)敬酒,自己喝掉,示意敬大家,大家要陪著一起喝,一定不要比領(lǐng)導(dǎo)喝的少,那樣的話,領(lǐng)導(dǎo)會認為你對他不是全身心的擁護。一般的喜宴聚會,要喝入席酒。大家喝酒的都倒上,一般倒一次性杯子的一半一下,如果超過一半,就要當(dāng)心了,如果是滿杯,這酒就要喝的更加小心,當(dāng)然,喝酒要看辦啥事,也要視自己的酒量而靈活發(fā)揮。入席酒,一般要喝兩次,兩次之后,彼此認識,話題打開,菜嘗過了五味,就要喝第三巡的敬酒。如果不是太拘禮,就可以開始正式喝酒了。如果要跨桌敬酒,最好自己的量不要淺,否則敬了這個,不敬那個,不僅沒有得到好人緣,反倒會遭人忌恨。
正式喝酒,就要猜枚行酒令。酒的咋樣,就看酒桌上的氣氛是否活躍。要活躍氣氛,就要看陪客人主持的怎么樣。沒有金剛鉆,不能攬瓷器。沒有兩把刷子,當(dāng)不好陪客。陪客要腦子活,會來事,嘴上能說,喝酒能喝。一個人如果要陪好一圈的人,喝酒又是主題,這猜枚行令的本事,一定要不一般——猜枚劃拳,別人喝兩,你最多只能喝一個。要說中國人酒桌上劃拳的神功,可謂是出神入化,也就那十根手指,要心到,手到,意到,你和對手同時出手指,你要在出手指的剎那,從對方叫數(shù)的規(guī)律中總結(jié)概率,從對方的手指變動中猜測對方將要伸出那根手指,然后在近距離的交鋒中猜測到對方的想法,避開對方設(shè)下的圈套,最重讓對方鉆進自己布下的陷阱。高手對陣低手,勝負往往就在瞬間;高手對陣,一方必然叫小數(shù),另一方必然叫大數(shù),小數(shù)中忽然大,大數(shù)中忽然小,仿佛剛猛的少林拳噼噼啪啪密密麻麻的進攻緊湊,又仿佛溫柔的太極拳一樣四兩撥千斤,一個飛檐走壁,一個閑庭信步,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如果將劃拳視作程咬金的第一板斧,那么第二斧子就是猜寶。猜寶就是猜心思,不是對就是錯,干凈利索,公平合理,也就避免了劃拳不行又逼著應(yīng)戰(zhàn)的尷尬。猜寶,小者用煙頭、花生米、酒瓶蓋之類,大者用打火機、酒杯、煙盒之類,小的不易猜,大的要看握寶人的水平。第三斧子是耍紙牌,推拖拉機,或者扎點之類,各地玩法不同。拖拉機分大小,王炸最大,其次同花順,其次拖拉機,其次清一色,再其次是對子和幺頭。扎點,有點像在河流柞水灌溉,上游叫出一至三張牌,叫個中間數(shù),譬如三張十八點,中游開始扎,中游認為這個數(shù)在三張牌的和數(shù)之內(nèi),扎中了,上游喝酒,中游認為這三個數(shù)還可以上長,可以叫個二十點,那么下游扎中游。一般三杯酒,淺淺的倒上,上游的人叫點數(shù)的同時,要說賭注是幾杯。下游跳過中游,可以扎上游,或者連中游一起扎,對方叫的點數(shù)剛好是三張牌數(shù)的點之和,叫做正扎,被正扎的喝雙倍的酒。三斧子半,就是剪刀石頭布,這個全國通用。
喝酒的多少,就是一個人的酒量。國家級陪酒員,三級五斤起步,二級十斤起步,三級十五斤起步,這類人不是天賦異稟,就是身懷絕世神功,就要動畫片中的圣斗士一樣,總是被打不到的樣子,讓人聞而生畏。普通人,喝上兩三斤,已經(jīng)是海量。如果將國家級的陪酒員視作大力神的話,江湖中喝遍天下好酒斗遍天下愛酒人的可謂是酒圣,酒仙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愛喝酒的人被視作酒葫蘆,想起時就來上兩口,這類人在現(xiàn)在,開飯店的廚子和農(nóng)村的閑漢居多,酒甕相當(dāng)于一壇子酒,最少也要有幾斤,酒缸就嚇人了,試想下一缸水有多少,簡直是彌勒佛的肚子能容??!多年前,就曾經(jīng)碰到過一個能喝的人,他在部隊時挨著酒廠,幾乎天天換酒喝,幫兄長陪著一桌子的領(lǐng)導(dǎo)喝酒,自己一個人喝倒了三,嚇跑了幾個,性子剛又不知道謙讓,正是干柴烈火一點就著,好讓他哥哥一頓臭罵,鄉(xiāng)下人家聽聞他酒量好讓他陪客,他直接掂了兩瓶,咕咚咚喝了半瓶,掂起另一瓶打開,又咕咚咚喝下半瓶,說:來來來,我這瓶酒陪大家喝,這另一瓶就當(dāng)漱口的。酒桌上就有個大隊支書,號稱酒葫蘆,好喝酒。這人的一番舉動,嚇得酒葫蘆聲言上廁所溜了,多憋屈的理由,沒過上半年,硬是胸悶氣短死了,臨死非要讓兒子叫了這人家去,說一輩子沒喝酒服過人,就碰到你讓人抬不起頭來。真是既生瑜何生亮??!
要說喝多了真難受,那滿是香氣的酒,就仿佛穿腸的毒藥,讓人上噦下冒,頭昏眼花,四肢無力,生不如死。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胃中翻滾,酒雖為水,但猶如火,雖然至柔,但猶如利劍,想想鐵扇公主吞了孫悟空,就知道是如何的不吐不快了。吐酒,是身體承受不住了的反應(yīng),火不泄去,渾身燥熱,腦神經(jīng)或者心臟病突發(fā),人就完了。喝的不太多,可以躺著休息一下,身體把酒氣消化掉,或者安靜的坐著蹲著,一口口的打飽嗝,把酒氣緩緩的從胃中吐出,或者喝一些熱茶稀釋一下酒氣,喝一些醋或者蘋果糖解解酒氣,其實方法都不如服葛根或者解酒用的葡萄糖液。喝酒,喝的是痛快,傷害的是自己,喝酒過量出事,陪酒者負有連帶責(zé)任,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味勸酒的不當(dāng)風(fēng)氣。如今幾乎家家有汽車,喝酒不開車,開車喝酒的重罰,開著車不喝酒,成為很時髦的擋酒理由。早些年,因喝酒而出車禍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有些人家是獨生子沒結(jié)婚,不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沉舟側(cè)翻千帆過,不能不讓人驚醒??!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