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忠論孝
談忠論孝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忠孝不能兩全”。其實忠與孝的層面多而復雜,范圍之廣,方面之多,令古今許多人士為之贊嘆。
孔子云:“父母在,不遠游?!绷粼诟改干砼?,侍奉衣食住行,這是人們對孝的初衷。
忠,忠誠,對國家盡忠。
二者經(jīng)常會難以完全一致,有時候,為了國家,需要家庭做出一些犧牲;尤其在古代,父母在老家,盡忠需在遙遠的朝廷,武將或封疆大吏更是在戰(zhàn)場或邊疆,忠孝難兩全更符合當時的情況。(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然而“忠孝不能兩全”昭示著另一種忠孝。而今,一些仁人志士為祖國的安全,祖國的需要舍小家,為大家,不得已在祖國的四面八方默默無聞的工作,不能陪在父母的身邊。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大忠?大孝?
孝之要,取決于人的思想和意識。文天祥十九歲時獲廬陵鄉(xiāng)校第一名,后又中選吉州貢士,并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殿試中以第一名脫穎而出。不幸四天后父親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孝三年。后在戰(zhàn)亂中被俘,視死如歸,慷慨就義。
忠之貴,是對事業(yè)的專注上。許多國防科技人員為了祖國的強大,不惜舍小家顧大家,犧牲了侍候父母的機會,父母身亡也沒有能回家照看一下,不能為父母盡孝送終。
忠孝之難,難在于忠孝不能兩全上。但大連市西崗區(qū)63歲的王子峰卻做到了。精心照料高位截癱的老母親,使母親長壽高于96歲的高齡,這是孝。他又為工作孜孜不倦 ,百折不回,贏得了“大連市和遼寧省十大環(huán)保人物”的稱號。
古人講忠孝,為人臣者要忠,為人子者要孝。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稱雙壁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說“讀諸葛亮的《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的《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p>
北宋名將岳飛可謂盡忠盡孝之典范。岳母刺字“精忠報國”讓岳飛銘記國仇家恨。在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部屬380余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母病,“嘗藥進餌”,親自侍奉;母亡,赤腳扶棺近千里。岳飛認為“若內(nèi)不能克親事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中”(在家尚且不能孝順父母,又豈能忠君報國?)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yè)績是不可磨滅的。
既忠又孝的例子還有很多。北魏時期的花木蘭,替父從軍凱旋之后,皇帝因為她的功勞大,愿意留在身邊做個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芍^又忠又孝了。
然而,現(xiàn)在的一些人雖然守在父母的身邊,卻不盡孝,成為人們的一種唾棄。這些人動不動就給父母臉色看,與父母擺困難,嫌棄父母不是當官的。更有甚者把父母當做免費的保姆,呼來喝去的,把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為防老”意識忘記的一干二凈,有的“娶了媳婦忘了娘”,以媳婦為大。眾所周知的“墻頭記”的電影故事,在歡快的氣氛中,也凝結(jié)著張木匠一輩子的苦辣酸甜,同時也鞭撻著不孝兒女的扭曲心靈。這些人做到“忠”就更難了,因為孝是忠的前提。
看一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對父母的態(tài)度。假如他是一個不孝之輩,不管他對你的態(tài)度如何,千萬不要聽他鬼話,更不要聽他甜言蜜語,否則必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忠孝之根本不論父母,還是祖國,有一顆忠誠的心,才是根本。
呂瑞杭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4289/
談忠論孝的評論 (共 6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