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閑話漢人的姓名字號

2018-03-22 11:17 作者:陳宣章  | 9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閑話漢人的姓名字號

陳宣章

一個人的信息首先是姓名。這是區(qū)分個體的特定符號。人名在語言產生后才出現(xiàn)。各民族對人的取名各有習慣,受歷史、社會、民族等文化因素制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含義。

“姓名”最早見于《孫子?用間》:“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間必索知之?!毙彰侵腥A“名文化”的脈承之一,是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人文標識。

一.姓。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锻ㄖ?氏族略》:“三代(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逼鋵?,姓氏合一在秦漢后,是維系血緣的隱形。

據(jù)考證,五千年前母系社會就有姓(故由“女”和“生”組成)。姓氏原指姓(起于女系)和氏(起于男系),起源于“姓氏圖騰”。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近親通婚對后代不利。三皇之首伏羲最重要的貢獻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奴隸社會時,“姓”源于所屬部族血緣,“氏”源于封地、爵位、官職等等。所以貴族有姓、名、氏;平民有姓,名,無氏。同姓不通婚,同氏可通婚。姓是區(qū)分氏族的符號,因母系社會,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百家姓》背后有約 4千個不常見姓氏和2萬個鮮為人知的姓氏。中華萬姓同根,根在伏羲氏?!度龎灐罚骸胺耸?,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為風姓,因此‘風’為中華第一姓?!?/p>

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姓姬。炎帝居姜水之旁,姓姜。堯帝生于丹陵,養(yǎng)在母親家伊侯國,后遷于祁,姓伊祁,名放勛;堯是謚號,封于唐,又稱唐堯,號陶唐氏。舜帝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禹治水有功,賜姓姒,號文命;國號夏后,又稱大禹、夏禹、伯禹等。黃帝25子得姓者14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其中兩姓各兩人)。祝融之后,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夏王室姓姒,另有霸主姓己(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姓子,另有霸主大彭、豕韋姓彭,還有條、徐、蕭等13個氏。周王室姓姬,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之別。秋時,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22姓。周代實行宗法制,建立侯國或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

先秦時男子稱氏不稱姓,表示貴賤,有氏者為貴。秦代廢除宗法制,實行郡縣制,氏失去貴賤意義,姓氏合一。中國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姓,都承襲周代的氏。姓氏來源有許多種:1.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神農氏母親叫女登,許多姓都女字旁:姑、姬、姜、媯、姒等。2.以出生地為姓。虞舜出于姚墟,姓姚。春秋時,齊國大夫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姓東郭、南郭等。鄭大夫住在西門,姓西門。3.以古國名為姓。虞、夏、商朝有個汪芒國,后代姓汪。商朝有個阮國,后代姓阮。4.以封地采邑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趙城,后代姓趙。周昭王庶子被封翁地而姓翁。周公旦兒子被封邢國,后代姓邢。司寇岔生被周武王封于蘇,后代姓蘇。據(jù)統(tǒng)計,以采邑為姓近200個。5.以官職為姓。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后代以這些官職為姓,還有籍、諫、庫、倉、軍、廚等。6.天子賜氏、謚號為姓。周穆王一寵姬死,賜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謚號為惠,后代姓惠。明代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成為明成祖,太監(jiān)馬三保有功而被賜姓鄭,后改名鄭和。7.以祖輩的字為姓。鄭國公子偃,字子游,其孫姓游。魯公兒子子,字子臧,后代姓臧。8.以神話傳說為姓。舜時有個納言傳說是龍的后代,子孫姓龍。神仙中有青公,后代姓青鳥。9.因避諱等改姓。戰(zhàn)國時田齊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齊國被滅,子孫改姓法。漢明帝諱“莊”字,凡姓莊的改姓嚴。?10.少數(shù)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以民族語言譯音為姓。匈奴首領單于的不少后代姓單于。11.直接以姓為氏。如:姬、姜、姒、姚等。12.以國名為姓。如: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wèi)、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13.以鄉(xiāng)、亭名為姓,如:裴、陸、閻、郝、歐陽等。14.以居住地為姓,復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xiāng)、閭、里、野、官等字。15.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據(jù)統(tǒng)計有五六百個,其中復姓近200個。周平王庶子字林開,后代姓林。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其孫姓皇父,漢代改為皇甫。16.以次第為姓。如:伯、仲、叔、季等。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姓仲氏、仲孫氏,因弒君之罪,后代改姓孟、孟孫。17.以技藝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當代姓氏中,李、王、張、劉、陳為大姓,人口之和達3.5億。李、王、張三姓人口分別占漢族人口的7.9%、7.4%、7.1%。按姓氏進化的普遍規(guī)律,大姓人數(shù)將越來越多;小姓人數(shù)將越來越少,甚至最后消亡。當代姓氏中,人口倒數(shù)第一,姓貺(kuàng):不過百人。倒數(shù)第二,姓難:源于南北朝鮮卑族,后北遷,大部分到了朝鮮半島,國內極少存在。倒數(shù)第三,姓死:源于北魏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目前人數(shù)呈減少趨勢。

封建社會至今,絕大多數(shù)人隨父親姓。少數(shù)人例外;也有極少數(shù)人因各種原因改姓。

二.名。名主的長輩為名主傳承的思想,成為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因社會時代、環(huán)境變化、文化底蘊、信仰追求等不同,人們有不同認識標準,姓名是長輩賜名給下一代的標識,是時代思想意境的一種表達,不同的人群就會有不同的社會。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奔凑J為,名字最初是因晚相遇、辨識需要而產生。

1.歷史沿革來看,名有乳名、本名、學名、曾用名、筆名、藝名、法名、網(wǎng)名等?,F(xiàn)今,大多數(shù)人出生后為填寫出生證,決定身份證號碼,必須馬上定名(即學名),改名者極少。

筆名、藝名、網(wǎng)名一般由自己起名,則代表名主本人的傳承思想。綽號是別人所起。

取名關鍵是選字。上古時較簡單,如:殷王固定用天干入名。先秦時起名開始講究?!蹲髠?桓公六年》記載,取名大師、魯國大夫申繻提出取名五原則:“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本唧w選字時“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孔子出生時頭頂有凹,即“圩頂”,其父按“以類命為象”原則取名“丘”??鬃觾鹤映錾鷷r,恰好魯昭公賜他一條鯉魚,依“取于物為假”原則給兒子取名“鯉”。申繻取名原則核心是“避諱”,并流行下去。

漢代取名流行“單名”,從皇室到普通百姓大多取單名?!洞呵锕騻?哀公十三年》認為二字名不合禮數(shù):“晉魏多帥師侵衛(wèi),此晉魏曼多也。曷為謂之晉魏多?譏二名,二名非禮也?!睗h代取字首選尊老、稱謂、身份、德行一類敬謙美辭,在先秦常用的伯、仲、叔、季四字基礎上,增加元、長、次、幼、少、公、翁、君、臣、侯、賓、士、民、郎等字。東西兩漢24位皇帝,僅漢昭帝雙名劉弗陵,登基后為避諱,去“陵”叫劉弗。此風影響后世。唐朝21位皇帝,僅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為二字名。南宋及以前的皇帝,大多數(shù)單名。直到明清時才改變。明清兩朝28位皇帝,僅明成祖朱棣單名。

魏晉南北朝時,取雙名之風有抬頭,兩大特點:1.“之”字成時尚。晉宣帝弟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兒子、汝南王司馬亮之,后代還有司馬景之、司馬曇之……2.父子、長幼間用字不再避諱,名字出現(xiàn)同字。如:王羲之兒子凝之、操之、徽之、渙之、獻之。

唐宋時特點:1.起名穩(wěn)當、平安,忌與帝王、壞人等重名,不用兇字、壞字。宋徽宗時,江西有個“孫權”,與三國吳主同名,被舉報圖謀不軌,“寓意僭竊”。2.不產生歧義?!睹骰视净惥帯酚涊d,永樂年甲辰廷試第一名孫曰恭,皇帝朱棣覺得“曰”“恭”加起來似“暴”字,硬把狀元給第二名刑寬,孫曰恭成了榜眼。3.流行古人忌諱的重字名(雙名)、姓名同字同音。古代,身份低賤者(侍妾、青樓女子)用雙名,如:鶯鶯、圓圓。4.予、臣、汝、友一類稱謂字與可、如、斯、也等一類語助字受青睞。5.宋人取名的復古傾向,如“老、叟、翁”等常入名中。6.宋代開始流行“字輩取名制”(世代排名)。中國最完整的孔氏族譜就是從北宋元豐年間開始編修的。

元代流行“數(shù)字”入名,漢人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齡等來稱呼,這大概是古代姓名管控的特例。例如:元末起義軍首領之一張士誠原名“九四”。

宋代后,取名限制增多。除避諱,還講陰陽五行、生辰八字、生肖屬相、五格剖象、八卦六爻等。依“八字”原理,命里缺啥取名補啥。朱元璋親自制定世代(孫輩起)的取名原則:每個兒子“輩分字”20字(一首詩)。例如:太子朱標“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四子燕王朱棣“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末字以火土金水木五行順序來排。所以朱標之子姓名“朱允炆”。

“輩分字”一般見于封建大家族,也可用相同的偏旁來表示。普通家庭兄弟姐妹名字的同字不是“輩分字”,孫輩取名各行其是。兄弟姐妹名字的同字可以不同,也可位置不同,例如:宋嘉樹子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

清朝初滿族取名不反映輩分,如:努爾哈赤,滿語意為“像野豬一樣兇猛的人”。從康熙起,按漢族用漢字取名,有輩分,順序為: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闿、增、祺。但“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遠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輩”。

名字本是一個人的代號,但是又加入取名者的動機、情感、寄托。但有時因忌諱反而受害。例如: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又名錢塘。會稽人錢唐休頗有聲望,被舉薦給宰相趙鼎,宋高宗堅持不用,認為名字不吉利:“錢唐遂休乎?”

中國傳統(tǒng)禮儀,僅長輩可喚人之“名”,平輩或晚輩稱字不稱名,即使是帝王君主平時對臣子亦稱字,若稱名則較為輕蔑,甚至意指其人有罪。

2.取名制度:先秦時,一般在孩子3個月大時由父親取名?!秲x禮?喪服》:“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后世不講究,有時先“小名”或“奶名”,六七歲入學起才取正名(學名)。但也有滿月或周歲時取名;也有出生前預先取好名者。

古時還有“抓周禮”,又稱試兒、拈周、試周,是小孩誕生禮儀中最隆重者,南北朝時流行于江南地區(qū), 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以小孩所抓物品判斷其興趣好和將來事業(yè)。據(jù)說李白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jīng)。父親李客認為兒子將來能成為詩人,但一直沒取好合適的名字。兒子七歲時,李客作春日絕句僅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他說:“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逼淦藿印盎馃恿旨t霞落”,兒子不加思索地指向盛開的李樹說:“李花怒放一樹白?!崩羁团氖纸泻茫徒o兒子起名叫李白。

3.名字長度:三國之前以一個字的名字為主,晉朝后以兩個字的名字為主。隨著人口增多,重名者很多。據(jù)統(tǒng)計大陸名為“國慶”者約40萬;名為“建國”者超過96萬。

另外,取名常與歷史事件、政治環(huán)境有關,五十年代建國等;六十年代反帝、文革、衛(wèi)國等;七十年單名增多,宏、紅、威等;八十年代仿英文名,莉斯、杰克等,還流行生僻字;九十年代多仿古人名。

4.古人取名重取義、重內涵,更重行輩之序和長幼之別,幾千年來一直延續(xù)至今。

5.法名:指皈依佛教或信奉道教者特取的名字。佛教稱法號,戒名,法諱;道教稱道號、尊號。法名不能隨便人稱呼,是出家僧人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外人只能稱呼“法號”。法名中往往有一字是師兄弟共同的,此即與傳承輩份有關的演派字號。

6.名字忌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為尊者諱”。⑴忌諱祖先和先賢的名字。⑵忌諱生冷字。⑶忌諱姓名字體的單調重復。⑷忌諱多音字。⑸忌讀“繞口”字。⑹忌讀不雅的諧音。⑺忌諱過于時髦的字。⑻忌諱過于夸贊的字。⑼大姓忌諱簡單名字。

古時候,在言談和書寫時也要回避,不回避皇帝的諱是“大不敬罪”。

7.現(xiàn)今,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名極為普遍,五花八門,值得研究。

公安部2007年6月出臺《姓名登記條例(初稿)》規(guī)定:1.公民應當隨父姓或母姓,但允許采用父母雙方姓氏(不算復姓)。按中國現(xiàn)有1601個姓氏計算,這將新增128萬個雙姓,從而緩解大姓人口姓名重復的問題。2.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內容:⑴損害國家或者民族尊嚴的;⑵違背民族良俗的;⑶容易引起公眾不良反應或者誤解的。3.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書寫、譯寫漢字的以外,姓名用字應當在2個漢字以上、6個漢字以下。4.姓名不得使用:⑴已簡化的繁體字;⑵已淘汰的異體字,但姓氏中的異體字除外;⑶自造字;⑷外國文字;⑸漢語拼音字母;⑹阿拉伯數(shù)字;⑺符號;⑧其他超出規(guī)范漢字和少數(shù)民族文字以外的字樣。5.年滿18周歲公民申請辦理名字變更登記的,以一次為限。6.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申請辦理姓名登記或者姓名變更登記的,由戶口登記機關給予警告,并處500元以下罰款。騙取姓名登記或者姓名變更登記的,處800元以下罰款。7.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guī)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姓名。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三.字,也叫表字。古人不敢直接稱呼先祖的名,就產生了字。傳統(tǒng)禮儀僅長輩可喚人之“名”,平輩或晚輩稱字不稱名。此風在春秋戰(zhàn)國就很普遍?!抖Y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蹦凶?0歲(成年)行加冠之儀而取字,女子出嫁(成年)盤發(fā)插笄(簪子)也要取字。故亦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字人等。

名與字有一定意義的聯(lián)系,互相映襯,互相補充?!额佔蛹矣?風操》:“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睆V義理解,字是名的含義詮釋。如:屈原,字平;白居易,字樂天;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云長;陶潛字淵明等等,都是詞義互見,相輔相成。蘇軾,字子瞻,由“軾”而想到登車遠望;蘇轍,字子由,是車子由此駛過的痕跡。

也有干脆拆名為字,簡便好記,如:清?詩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有些人取許多字,其冠軍是清?毛奇齡(又名甡),字兩生、大可、齊於、于一,號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遲、春莊、僧彌、僧開等,又稱西河先生。

四.號,也叫別號,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逐漸被筆名、藝名、綽號等取代。這是中國姓名文化的有趣現(xiàn)象。號往往比字更玄乎乃至無跡可尋,但大多還有規(guī)律可循。不少人喜歡以曾居住或逗留過的地名風物為號,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崩畎孜鍤q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之青蓮鄉(xiāng),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后,“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边€有仰慕白居易之意,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曾于東坡屋地栽花自娛,詩嘗數(shù)言及“東坡”。清?袁枚居江寧(今南京市) 隨園,號“隨園老人”。清?錢曾的藏書樓叫“也是園”,號“也是翁”。宋?歐陽修號“六一居士”,指自己要有“六個一”:《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樂于其間。

蘇軾其他別號多達30多個,如:大蘇(以別于其弟蘇轍),峨眉先生、眉山公(籍貫四川眉山),蘇使君、蘇賢良、西湖長(職官學名),坡仙、謫仙人、狂副使(人格、詩風)等。可見古人取號無限制,多號習以為常。晚唐?溫庭筠參加科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近于綽號或謔稱。宋?張先有三句寫“影”佳句,稱“張三影”。元?袁凱詠白燕詩出名,稱“袁白燕”。清王士禛《漱玉詞》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之句,號為“王桐花”。號有自取、別人贈予的,還有綽號、謚號。

謚號: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及其它地位很高者,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于西周。

五.姓名趣事。

1.孫中山,原名孫德明(族譜德字輩),學名孫文,字載之,取“文以載道”之意。清政府文書搞花招,寫成孫汶。因為“汶”的含義:⑴心中昏暗不明?!肚袀鳌罚骸叭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⑵玷污,污辱受物之(《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孫文,號“日新”,出自《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比招碌幕浾Z讀音“逸仙”,他的老師區(qū)鳳墀干脆給他改為孫逸仙。孫文流亡日本,住處附近有個中山家族,明治天皇的母親就是中山家族的人。孫文致力于社會改革,欽佩明治天皇,化名“中山樵”。孫文在日本旅館登記時,就用化名“中山樵”。1902年,他的好友宮崎寅藏(1870-1922年,又名宮崎滔天,別號白浪庵滔天,曾加入過中國同盟會,一生追隨孫中山,并在武昌起義后到達上海)出版《三十三年之》一書,描述追隨孫中山的革命事跡。章士釗對書大加贊賞,1903年節(jié)選并翻譯,以《大革命家孫逸仙》為名出版。但譯成中文時出錯,把“孫文即中山樵先生”譯成“孫文即孫中山先生”。這樣,“孫中山”成為響徹中國的名字。

但是,孫文本人從來沒有用過“孫中山”一名,正規(guī)檔案(清朝、民國)也沒有出現(xiàn)過這個姓名。章士釗晚年還痛惜此事。

2.宋氏三姐妹,無人不知。但是,祖姓韓,父親宋嘉樹,字耀如,原名韓喬孫,教名查理?瓊斯,因過繼給舅舅,改姓宋。宋氏三姐妹原名宋愛林、宋慶林、宋美林。后為女性化改“林”為“琳”。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誓約書》上寫的就是宋慶琳。

宋耀如帶宋愛琳拜訪《萬國公報》主筆沈毓桂,后者說宋愛琳名字像西方人,建議改為宋靄齡。于是慶琳、美林改為慶齡、美齡。

3.蔣介石。族譜名蔣周泰(周字輩),幼名瑞元,16歲時學名志清。他在留學日本時創(chuàng)辦雜志《軍聲》,用筆名介石?;貒螅?917-1918年據(jù)《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备拿姓?,字介石。

4.陳果夫、陳立夫:原名陳祖燾、陳祖燕,是祖字輩,果夫、立夫是兩人的字,千萬別以為是“立”字輩。

歷史上有許多因名字引出的趣事,不贅述。2018.3.22.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3820/

閑話漢人的姓名字號的評論 (共 9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岑溪市| 淮阳县| 淅川县| 邯郸县| 天全县| 定陶县| 丰顺县| 邹平县| 汶上县| 临邑县| 万安县| 昌平区| 白水县| 田阳县| 隆回县| 周宁县| 沾化县| 都江堰市| 永春县| 霍山县| 中山市| 吉水县| 饶平县| 辽中县| 昭通市| 金湖县| 呼伦贝尔市| 深圳市| 成安县| 通辽市| 垫江县| 崇礼县| 郯城县| 大荔县| 山阳县| 沈阳市| 曲阳县| 池州市| 宁河县| 汤阴县|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