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警察

太平洋的警察
中外游客的閱歷不同,觀點各異,認知也不一樣,就是對旅游點的選擇也不盡相同。比如說游覽北京,除了故宮、長城、十三陵這樣的景點,中國游客的興趣就會集中到什么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沒準(zhǔn)以后還要加上央視新大樓呢。而那些高鼻子、凹眼睛、紅頭發(fā)的老外就會徜徉在京城的那些胡同里、去聽京劇和品嘗全聚德的烤鴨上。平心而論,人家的品味就是高一些,視野就是長遠一些。那些花大價錢堆壘的體育館和歌劇院除了外形比較奇異、時尚和獨特以外,和各地隨處可見的同類場館沒什么差異,花錢費時浪費表情看那些真的不知是為什么?北京之所以迷人,就在于那些幽深的胡同、那些獨一無二的四合院、那些葡萄架、金魚缸、胖丫頭、京叭狗,想想就要恍如隔世;還有京劇,那可是我們的國粹,全世界都承認,從扮相到唱段不得不叫人如癡似狂、擊節(jié)稱好。當(dāng)然,烤鴨不一定好吃,我就覺得過于油膩,不過人家畢竟是天下第一樓的招牌菜,到了京城不親口嘗嘗著實可惜,不知有多少國人到京城走了一遭卻一無所有,那就真夠遺憾的。
這就和老外喜歡用鏡頭記錄風(fēng)景,中國人在記錄風(fēng)景的同時還喜歡把自己放入風(fēng)景之中的習(xí)慣一樣,如果照片上沒有頭戴旅游帽、一臉的疲倦、笑得像個傻子的尊榮,就不能說明自己到此一游的佐證,這就和前些年社保統(tǒng)籌處強迫退休老人手持當(dāng)天的報紙照相的理由差不多,都是一個證明。所以有人就在臺灣的石頭上刻了幾個字,卻惹得議論紛紛,還說是丟大家的臉,有這個必要嗎?有這么嚴重嗎?人家李白不就是拿著一支毛筆到處吟詩題詞嗎?崔顥不就是在黃鶴樓的粉壁上寫了一首詩而名揚海外的嗎?仔細想想,不過就是觀點、立場、認知和感受不同而已,旅游局命令旅行社不得實行零團費出游,是不是也管的過寬了呢?是不是有些想當(dāng)太平洋的警察了呢?(2009-5-1)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