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江背村
明天就是清明節(jié),怕天公不作美,于是提前一天進山為先父母掛青。早上坐班車至抹筆拗小妹家,備好刀紙,再騎單車進江背村。江背村有很多事和人值得談?wù)摚热?a target="_blank">過去隔壁的叔嫂跟兒子在外多年,老了現(xiàn)在回家定居。坎上另有一戶大叔靠勤勞建了新房,可是房子剛裝修好,兒子就因吃不飽而病死了。最值得爭論的,我的一個堂叔的兒子,終生不娶,堅持在家高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下面就說說他的故事。
他叫曾小平,早年就讀于省城糧食中專學(xué)校,畢業(yè)后分配到寧都東山壩鄉(xiāng)糧食局上班。但后來,隨著糧食企業(yè)倒閉,他只好背著行李下崗回到了石上鄉(xiāng)江背村老家。在以后的營生中,小平種過地,打過工。令人遺憾的是,他一直沒娶老婆,過了不惑之年,還是成不了家業(yè)。也許家和業(yè)緊密相連,無業(yè)就無家。到如今,曾小平田也不種了,工也不打了。據(jù)他講,日常生活完全靠哥姐借點零錢打發(fā)。
我每次回江背村,都要到小平樓上呆上一會,看到他房間里堆滿了書,就和他說說讀書之蠅頭小事。偶爾看到寫了幾首詩詞或詩歌,我總要信手拈來讀讀。有一次,我抄了幾首詩帶回寧都的家,這些詩歌是他提在樓道墻壁上的,不妨抄一首如下:“平遠秋林闊,淡望秋云高。去野閑來適,蕪曠聽風(fēng)濤。”(《平蕪居》)這是一首題寫他自己居室的古詩,頗有陶淵明歸去來辭的味道。
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讀書人孔乙己因為科舉不及第,只能在鄉(xiāng)間混日子??滓壹翰粫N田營生,于是只好去為大戶人家抄書得幾個小錢。但由于他好吃懶做,最終走上了偷盜之路。曾小平也不會營生,只會讀書,但他不是孔乙己。因為小平?jīng)]有墮落,雖身處窮厄,但不墮青云之志。他一生都在奮斗,在書山和創(chuàng)作中浮游。他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好品行,關(guān)門著述卻無人知道。直到我看見他放在箱子里成堆的書稿,才知道他是文學(xué)作家。
現(xiàn)在,擺在曾小平面前有兩件事情:一是反盜竊,二是反政治迫害。據(jù)說,他投到《讀者》雜志上的文章,有的被人盜竊抄襲發(fā)表了。為此,他憤憤不平。其次,他講,現(xiàn)在很多社會人都會搞政治迫害,如故意停電,或到人家里投毒,或借東西不返等。小平把這些不良現(xiàn)象歸為政治迫害。為了對抗這些社會歪風(fēng),小平用白紙寫了一副大字貼在門上:反對政治迫害!看來,他是知行合一的最好實踐者之一。
2018.4.4(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1)掛青:寧都地方上指為先人掃墓。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