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兩棵棗樹
祭兩棵棗樹
王革新
故鄉(xiāng)的老屋有兩棵大棗樹,一顆在前院正中,一顆在后院偏東,都有大碗口那么粗的,看上去從地面到樹頂有十多米高吧。聽說這兩棵棗樹是民國時期栽的,歷盡滄桑,風(fēng)風(fēng)雨雨,伴隨著這一大家子人的生老病死,興衰成敗,沿著歷史行進的腳步一路走過來了,大樹雖然不會言語,心里卻跟明鏡一樣,樹上的無數(shù)片葉子就是時光老人寫下的無數(shù)篇日記,樹上的無數(shù)個棗子就是無數(shù)雙眼睛,人間冷暖,時代變遷,舊社會的苦,新社會的甜,大院的一次次變化,人們的一張張容顏,棗樹盡收眼底,一目了然。
記得前院的棗樹歸西廂房住的爺爺奶奶,這棵樹上的果實核小而肉質(zhì)甜脆、俗稱靈靈棗,后院的棗樹屬東廂房住的三爺爺三奶奶,這棵樹上結(jié)的棗又大又粗且口感不好、人家都叫木頭棗。我們小的時候常常偷著打前院的靈靈棗吃,有時棗還不太成熟就惡作劇,打的滿地都是棗子,爺爺奶奶氣的沒辦法,先是在自己住的茅草屋大喊幾聲,把我們驅(qū)趕走,后來這一招不管用了,爺爺就坐到棗樹跟前,手里拿一個竹竿子敲打、嚇唬我們,這下可把我們制住了;但孩子們逆反心強、不服輸,又偷偷鉆進籬笆門、到后院打木頭棗,不幾天就又被大人發(fā)現(xiàn)了,三爺爺也就正式上崗了,先是坐在后院門跟前震懾我們,由于三爺爺是個盲人,肯定看不見淘氣的娃娃們,棗子照樣被偷不少,他就索性坐到棗樹底下不走了,這下可咋辦呢?我們經(jīng)過商議后,爬到鄰居墻上、用鉤子鉤、繩子拉,千方百計偷著摘棗子,一面的棗子終于被糟蹋完了,看著遠(yuǎn)處的那一些棗子、老實了幾天,就又想出了壞點子……
這個大家庭的五代人、都親眼見證了這兩棵棗樹的成長經(jīng)歷,從父親的爺爺奶奶那輩人算起,到我們的爺爺奶奶這一輩,再到我們的父母親叔姑們,加上我們這些孫子們,一直到我們的兒子們。同樣的,這兩棵棗樹也親眼見證了這一大戶幾代人的分分和和,興興衰衰,看到了扛長工、打短工的爺爺,老爺爺們的痛苦和掙扎,看到了逃荒要飯、顛沛流離的奶奶,老奶奶們的艱辛和無賴,看到了當(dāng)家做主、自力更生的父母,叔姑們的艱苦奮斗,看到了兒子,孫子們的幸福生活,也看到了老祖宗們饑寒交迫、貧病交加、一個個先后離去的那一場場、一幕幕悲慘情景,也永遠(yuǎn)的記住了那些過去的、刻骨銘心的讓人難忘的故事:父親曾經(jīng)回憶說,有一年逢災(zāi)絕收,交不上地租,地主就把爺爺捆在前院的棗樹上,不讓吃飯喝水,一天一夜過去了,還是借不到錢糧交上,地主氣急敗壞又把三爺綁在后院棗樹上,一邊打一邊罵,當(dāng)家的老奶奶在萬般無賴之下,狠狠心把七爺賣了壯丁,還了地主的債,狗腿子們才算完事、、、、、、后來多虧是全國解放了,家里條件逐步的好了,咱們才過上好日子了,當(dāng)然和現(xiàn)在沒法比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在外三十多年了,還經(jīng)常夢見那兩棵棗樹。2000年秋天,我去北京學(xué)習(xí),路經(jīng)老家毛村,專門到老屋看了四大四姨,也看見了久久不能淡忘的那兩棵棗樹,我們圍坐在前院的棗樹下吃飯、喝茶、聊天,村子的長輩們也來了,四大四姨高興地打了一簸箕紅紅的靈靈棗,又打了一簸箕半紅半綠的木頭棗,放在大家中間,叫大家挑著吃,放開肚子好好吃,還講起了我們小時候偷棗的故事。四大意味深長的說、從他記事起就知道,這兩棵棗樹一年四季,風(fēng)景各異:春天樹葉綠綠的,枝繁葉茂,鳥兒們站在枝頭戲鬧歡唱,挑逗行人,人見人吆喝;夏天棗花黃黃的,四處飄香,蜜蜂嗡嗡叫,婦女們過往的腳步都會放慢,嗅嗅花香;秋天棗子紅紅的,碩果累累,孩子們圍在樹下?lián)鞐椬映?,你爭我搶的,無比高興;冬天棗刺密密的,針鋒相對,大男人們開始修剪多余礙事的枝條,小心翼翼的,就怕刺著;此時、十一爺接過話茬說:解放那一年這兩棵棗樹立功了,你父親思想先進,叫你爺爺奶奶打了好多鮮棗送給路過的解放軍戰(zhàn)士,得到了鄉(xiāng)村領(lǐng)導(dǎo)的表揚和群眾的夸獎,后來你父親也光榮的入了青年團去新疆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當(dāng)我們?nèi)遗阒赣H回到老屋的時候,已經(jīng)在也看不見那兩棵棗樹的高大身軀,也找不到這兩棵棗樹的蹤跡了。這是2004年的春節(jié);四大解釋說新農(nóng)村建設(shè)開始后,調(diào)整莊基地,三爺?shù)膬鹤舆w出去了,他先在后院蓋了磚混結(jié)構(gòu)的大房子,那棵木頭棗樹就先去了,緊接著在前院也蓋了大房子,那棵靈靈棗樹也去了,不忍心啊,都要跟我們的老祖宗去了。聽四大說老奶奶、爺爺奶奶、三爺爺三奶奶都是在這個老屋辦的喪事,不過那時候兩棵棗樹都在,目睹了幾個老人連個好棺材都買不起,客人們一頓好飯都沒吃上,雖然此次未見兩棵棗樹,希望你們不要忘記這兩棵平凡的棗樹,如今你父親也去了,將來大也去了、、、、、、
正月初九十三點半,父親在自己出生的老屋仙逝,喊著祖宗們熟悉的那稱呼,望著棗樹站過那地方的影子,雖然不見了那兩棵蒼勁的棗樹,但是那棗樹的靈魂,那帶走了老爺爺、老奶奶、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們的、并依然要帶走父親、引領(lǐng)他實現(xiàn)落葉歸根的自然規(guī)律之夢的靈魂,在向他昭示、在向他搖曳、在向他指路,我們按照旨意、多少人的心意,在這個老屋辦喪事,棗樹知道、想必父親和祖宗們的靈魂會得到安息的。
清明又將至,哀思仍無盡,祭兩棵棗樹,即我們祖宗。
安息吧,心中永遠(yuǎn)的那兩棵棗樹。
還有那些去了的祖宗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1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