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走一步,再走一步》
時隔57年,65歲的美國作家莫頓 -亨特寫下了這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要告訴我們當(dāng)時年僅八歲的作者“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xué)到的經(jīng)驗”: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解決,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我”童年的一次冒險、脫險的經(jīng)歷,記敘的很周密。為什么五個小男孩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的巖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頭暈?zāi)垦!?、“啜泣”、“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作者在開文就埋下伏筆:“八年來我一直有病,……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xùn)誡”。且在文中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如:“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另外幾處提到杰利,筆筆都見作者的匠心。文中“我”的心理描寫也值得揣摩,如“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再如小伙伴們丟下“我”還無情的嘲笑“我”,“我”陷于恐懼和絕望的心理活動:“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shù)穆犯y爬,因為它更陡更險?!边@些心理描寫有力的反襯出在父親的鼓勵指導(dǎo)下“我”脫險后所獲得的人生經(jīng)驗的寶貴,“能應(yīng)付一切”不是妄語。
閱讀本文給我一些啟示。
比如生活中、寫作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文章就會立意高遠。如汪國真悟到:“意志倒下的時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薄澳闳粲幸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迸c本文蘊含的哲理相得益彰。
比如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外,還可以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的有創(chuàng)意,能提高閱讀質(zhì)量。例如巖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簡單得多,父親為什么不這樣做?這就涉及到父親應(yīng)怎樣訓(xùn)練孩子的問題:只給以指導(dǎo)鼓勵,讓一個孱弱的孩子經(jīng)受一次歷練,以增長勇氣和經(jīng)驗。例如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讓大人抱著走,但要聽大人之“言”。再例如評論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對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等等。真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可見一篇文章從多角度探究,教益也是多方面的。
在人生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可能也會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記得莫頓-亨特的告誡: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戰(zhàn)國末年的秦王嬴政就深諳此道,遠交近攻、分散瓦解,以連橫破合縱,逐個吞并,最終橫掃東方六國,席卷天下,一統(tǒng)江山。(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當(dāng)我們回頭看看,“也會驚奇而自豪的發(fā)現(xiàn),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不可思議的奇跡就在眼前!一切皆有可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6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