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有“莫逆”
讀古文,知人際交往自古流傳有“八拜之交”: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自“負荊請罪”后冰釋前嫌遂成刎頸之交;陳重、雷義“膠膝自謂堅、不如雷與陳”的膠膝之交;管仲、鮑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的知心之交;劉備、關(guān)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的生死之交;孔融、禰衡“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的忘年之交;范汜(字巨卿)、張勛(字元伯)的雞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階段,人們對知交的定義各有迥異,有志同而道合者,有因義而結(jié)緣的,歸根結(jié)底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莫逆于心”。
交有莫逆,不是事事依順、句句贊同,也會有爭執(zhí)與交鋒,只不過是在辯明事理后,仍能心平氣和地求大同存小異。他像是一面鏡子,正你衣冠、明你心智。在你迷茫無措時,他會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清醒地為你分析形勢,指導(dǎo)航向;在你自鳴得意時,他愿意放下臉來,咬牙切齒地痛喝打擊,讓你時時警醒;在你情緒低迷的時刻,他會靜靜地關(guān)注和陪伴著你,暗暗給你打氣鼓勁;在你欣喜若狂的時候,他可能只是淡淡地道賀,默默地祝福,并不刻意去沾染一絲你的吉慶。
交有莫逆,不是日日相見、時時聯(lián)系,相比閨密或金蘭姊妹那種形式上的親密無間,莫逆于心更注重精神層面的交匯和融合。也許并不常常聯(lián)系,即使遇上也只是如常地打著哈哈、談笑寒暄,卻不是應(yīng)酬場合中“臺面上稱兄道弟,酒桌下形如陌路”的泛泛之交。在你的心里,他是另一個自己,能感知你的悲喜,如同影子一般,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你。在你需要他的時候,哪怕只是一次有力的握手,或是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亦或一句簡單的問候,都可以給予你奮進的力量。更有甚者,或許彼此未曾謀面,卻神交已久,并不刻意去捕捉你的信息,卻時時能看到路過的痕跡,讓你知道那遠遠的地方,會有那么一個人,一直在默默地關(guān)注著你的動向,靜靜地見證著你的生命歷程。
莫逆之交,是跨越了年齡界線、模糊了性別區(qū)分、淡化了閱歷層次的知心之交,在長期或短暫的溝通和交流中,因相近的價值觀念觸動了心底的敏感神經(jīng),有時,哪怕是初次的心靈碰撞,就會有“傾蓋如故”之感,讓人滋生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感嘆。從此就入了眼緣,空間開始有了淡然的交集,如靜水深流般,并不迷戀和癡纏,只在喧囂或孤獨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念起某個人,會猜測他在這樣的情境中會有什么樣的感悟和言論。不同的心境需要不同的人分享,無關(guān)乎風(fēng)月,只關(guān)乎心靈的共鳴。
心之知交不在多,三兩個足矣。捫心自問:你可有這樣的“莫逆之交”?(賀麗瓊)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5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