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茶藝----廣州印象之十六
素壁勝畫,柔光似螢。包廂門無聲地開了一條縫,未見人影,先聞鶯啼,幾個人同時把頭掉向門口。一個身著湖藍色旗袍女子托著茶具,搖曳生姿的飄了進來。眾人的目光一亮,這個來獻茶藝的女子太靚了。云鬢高挽,眉目生情,瓜子臉自然地泛起兩點紅暈?;蠲撁撘粋€古典美女穿越時空來到現(xiàn)代。未品茶,先聞香。
我不知道該稱呼她什么。茶博士、小姐?一個早進了博物館,一個快成為貶義詞。只好以中性的服務(wù)員稱呼之,想來愧對了國色天香。女子俏目一笑,埋頭不慌不忙的擺開了茶具。一邊還不忘向客人介紹茶藝的基本知識。從陸羽的茶經(jīng)連系到東瀛的茶道,當(dāng)然更多的是說功夫茶的來源及品味的方式。她的聲音就像一條緩緩流動的溪水,丁丁冬冬濺進大家的心田,也把時間慢慢地推向夜深。說實話,我還真不知道喝茶還有這么多考究,不就是一個止渴提神嗎?今天算是又增長了知識。就在她的述說中,幾個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茶盅擺在我們面前。茶壺大一點,也就單手可以盈握。水開了,女子稍等了一會,才把水壺的水注入茶壺中。繼續(xù)等吧。頭道茶不是喝的,要用來洗盅。二道茶才是品的,小盅里的茶水打不濕口舌,但確實感覺到齒縫生香。
對品茶我是外行,品不出各種茶的細微區(qū)別。此時我只覺得這套程序繁瑣而有趣,做出來的虔誠人工雕磨的痕跡太重,假若再來一個沐浴更衣,簡直就像在演戲。我想,發(fā)現(xiàn)茶葉的一定是旅人或農(nóng)夫,勞累干渴了,摘一片樹葉含在口里,感到有種提神解乏的功效;發(fā)明茶藝的只能是牧童出生的神,因為它需要大把的時間、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標(biāo)新立異的創(chuàng)造精神。若不信,現(xiàn)在到偏僻的遠山去看。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里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他正趴在一塊大石頭旁,折了一根草莖,聚精會神的指揮浩浩蕩蕩的螞蟻攻城掠寨。
至于把茶藝提升為茶道,只能說是走火入魔了。
出了茶藝館,面對滿街的華燈,我長吁一口氣。
今天終于做了一回上帝。(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服務(wù)太好了?同伴不解。
不。只有上帝才有無盡的壽命享受這慢條斯理的過程,也只有上帝才有天大的胸懷容納這骨子里的小家子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5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