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看秦腔
鄉(xiāng)上四月初八的古會,縣劇團(tuán)下來演出。
樣板戲剛結(jié)束,戲少,就三本戲,《三滴血》、《十五貫》、《鍘美案》,三天四夜,翻來復(fù)去地演。
忙口前,農(nóng)村人閑著,結(jié)伙成群去看戲,白天去,晚上也去,不為看戲,圖個熱鬧。
鄉(xiāng)村里響起熱鬧的鑼鼓聲,一陣陣,攪鬧著大人孩子的心。
“走,看戲去!”
放下手里的農(nóng)具,拎了板凳、馬扎,披上件衣服,男男女女,一伙一伙往鎮(zhèn)里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戲園子不大,土圍墻,入口處幾個架子車支起來,昏暗的煤油燈下,擺著瓜子、香煙、水果糖賣。
鄉(xiāng)里的基干民兵三五成群,穿著沒有領(lǐng)章的軍服,嘴角叼顆煙,手里拿了竹竿,腰里扎根皮帶,臂上別著紅袖套,前前后后,忙著維持臺下的秩序。
戲臺下用木椽子扎成方格,觀眾坐進(jìn)去。坐滿了,來遲的人就得站在外面看。人來的太多了,戲園子站得滿滿停停,連周圍的土墻上也爬滿了人。
鑼鼓一響,演員還沒有出場,外圍的人就吼起來,大聲嚷嚷著往格子里面擠。
民兵掄起竹竿打過來,人們把手里的板凳、馬扎架起來,半空里聽見“噼里啪啦”地亂響。一霎時,女人叫,孩子哭,像打仗炸了營一樣哄鬧。坐在臺下方格里的人驚慌失措地站起來,生怕?lián)頂D過來把自己壓在下面。臺下亂了,臺上卻唱得認(rèn)真,一板一眼,唱念做打,全不走樣。
身體弱的人擠出人群,到外面喘口氣。有擠破鞋子的,有擠掉帽子的,嘴里不停地罵著,埋怨著。有好事的年輕人,嫌人家踩了自己的腳,頂了自己的腰,拽了對方到外面去打架,隨行的又跟過去一大幫看熱鬧,吵鬧聲壓過鑼鼓。
戲演過一半,戲園子方才安靜下來。
老戲迷沒有力氣擠進(jìn)去看,在外面的黑地里坐著,伴著鼓點(diǎn),哼著調(diào)子,翹著腳尖,捻著胡須,卻也能悠然自得地聽著戲。
天地肅然,月潤風(fēng)停,田野里傳唱著豪邁蒼涼的聲音。
哦,秦人,秦地,秦腔。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5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