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詞要旨(一)
布衣學(xué)詞數(shù)載,偶有所得,為長短句近千闋。然原本粗陋之徒,附庸風(fēng)雅而已。難得網(wǎng)絡(luò)朋友喜愛,布衣盡己之能試成一篇,講解心得體會。非布衣膽敢自視高絕,交流耳。
填詞之道,前人精絕。自唐宋以降,為長短句者無數(shù),得流傳千古者不多。子瞻豪放豁達(dá),易安婉約哀戚,各成一家??v名家手筆亦非全部精妙,實填詞之艱深唉!曲子原本可歌,樂譜流失。今人為詞,只得倚聲煉字,亂成篇章。布衣以為,雖無曲譜可依,格律之中尚有抑揚頓挫。韻律天然,自有清濁;字詞有序,當(dāng)分俗雅。為詞不可草率,格律、字句、寄情缺一不能。格律為骨骼,無骨骼支撐,則綿軟無態(tài)。字句為膚,不加修飾,則蓬頭垢面。寄情為魂,無魂則靈氣無存,行尸走肉一類耳。布衣試從三方面人手,談及填詞妙旨。村農(nóng)俗子,不入方家耳目。
一,骨骼構(gòu)成
詩詞的格律類同人之骨骼,人無骨骼支持則癱軟無力。詩詞亦是如此,沒有格律的框架就沒有抑揚頓挫的音樂感覺。無論是平仄要求還是壓韻,無一處不隱含樂理?!捌狡截曝曝破狡健保此坪唵?,其實音樂性已經(jīng)存在。一些朋友認(rèn)為格律的要求限制了情感的表述,卻忘記了詩歌首先要有音樂性。所有字句的聲調(diào)全部平緩,那么激昂的感覺那里來?哀怨的感覺那里來?
造成這些情感的要素第一條就是平仄的作用,平仄相間營造出平緩和急促的曲調(diào)。中國字的聲調(diào)分四聲,古韻為“平、上、去、入”,今韻為“陰平、陽平、上、去”。舊體詩四聲講究不太大,主要以古雅為手段。格律詩四聲講究嚴(yán)格,主要以音樂性勝出。詞的音樂性更勝,四聲的要求雖然沒有格律詩的嚴(yán)格,該平仄之處卻一定馬虎不得。
填詞有詞牌,詞牌規(guī)定的每一個長短句自有平仄要求。而這些平仄要求多類似于格律詩,一些地方為了歌唱,刻意造成急促,一些地方刻意造成委婉。平聲韻的詞牌多數(shù)委婉,更近似格律詩的要求。仄聲韻的詞牌,多數(shù)為豪放情致,使用拗句和急迫的字句。(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小令《十六字令》最短,
【十六字令、蒼梧謠、歸字謠】
又名《蒼梧謠》、《歸字謠》。十六字,三平韻。
【例詞】
十六字令(平韻)蔡伸
十六字令(平韻)張孝祥【定格】
平(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除了第一句為一字,壓韻平聲。第二句平仄交錯,以平聲韻為韻腳。第三句“平平仄”與上一句的尾三字“仄仄平”形成對句,平仄相異。第四句的前三字“中仄仄”與第三句形成對句,平仄相異。尾句以平聲收,曲調(diào)委婉悠長。從這個調(diào)子就可以直觀的看出平仄要旨,音樂性的理解一樣很直觀。
短調(diào)《南歌子》為例
【南歌子、南柯子、風(fēng)蝶令】
又名《南柯子》、《風(fēng)蝶令》。唐教坊曲,《金奩集》入“仙呂宮”,廿六字,三平韻。例用對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謂之“雙調(diào)”。
琴注:溫庭筠詞龍榆生《格律》原書不載,此處錄之備考。
【例詞】
南歌子(平韻)溫庭筠
南歌子(平韻)溫庭筠
南歌子(平韻)張泌
南歌子(平韻)蘇軾
南歌子(平韻)呂本中
南柯子(平韻)僧揮
南柯子(平韻)范成大【定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第一段的兩句需要對仗,那么平仄的要求自然是對句。第三句與格律詩的體格相同,只是第一字個第三句可平可仄略有不同。第四句前七字與前一句的前七字平仄相異,形成對句。這樣的構(gòu)成一樣是為了音樂性,使得調(diào)子抑揚頓挫的感覺很明顯。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