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山
杜鵑山
一
杜鵑山,像一方美麗而凝重的鎮(zhèn)紙,沉穩(wěn)地壓在寧??h城的東北面。他以447.4米偉岸的身軀深情地俯視著這張紙,使我們在這張紙上書寫屬于我們的歷史。
有時是在萬籟俱靜,憑窗遠眺的陽臺,有時是在異鄉(xiāng)獨自徘徊的街頭,有時是在秀山美水驢行的深山,有時是在與親友談笑風生的餐桌,有時是在落寞孤寂的夜晚,我常常會想起這座山。
上帝會給每個地方安排一座山。
黃山的瑰奇峭美配古徽州的秀毓鐘靈;華山的險峻配六朝古都的皇者之氣;喜馬拉雅山的世界第一配神秘而圣潔的西藏。杜鵑山的豐盈潤澤我們這座山海之隅的古邑。(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讓他登高望遠,發(fā)現(xiàn)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讓他在云飛鳥盡之際有“相看兩不厭”的對象。
王維需要一座終南山,讓他獨坐幽篁,彈琴復長嘯。
我需要一座杜鵑山,讓我擺脫俗世的塵埃,在驢行中獲得生活的熱度。
二
杜鵑山,為什么叫杜鵑山?山上有很多杜鵑花?山谷里有很多杜鵑鳥?非也。
曰:長相猶如杜鵑。
有點潦草,但也妥貼。
對山,我是不陌生的,可謂是沐浴著山風,喝著山泉,吃著野果長大。杜鵑山與我卻透著一股神秘。這山名還是一個比我大,有親戚在城關(guān)的伙伴告訴我的。他像猜謎語一樣地問我們,知道寧海最高的山叫什么嗎?我們都說上林山崗,家周圍數(shù)那山最高。他說:杜鵑山。山上有黑黝黝的巖石,聽說有巨人來過。有一只巖洞,洞里有很大的大蛇,洞上面有一塊漆黑的大石頭,幾百人都扛不動,形狀像天上飛的鳥。洞邊上還有一只石頭,像獅子,眼珠子彈著,要吃人一樣。山頂還有電視臺的發(fā)射塔。一般人不讓進山,怕特務進去破壞。他說書一樣說的活靈活現(xiàn)。我們也不知是真是假。那時,連城關(guān)都沒到過幾次,更別說去杜鵑山了。不能隨便進山,倒是有點相信的,過去山是大隊里的,不是開禁的日子,也不讓進。
后來問父親,才知道寧海最高的山不是杜鵑山,而叫蟹背尖,高954米,寧海人也叫它摘星峰。
就算杜鵑山不是最高,但還是對它比較感興趣。
三
住在城關(guān)后,杜鵑山倒是去過幾次。也看到了山腰的巨石和山頂?shù)碾娨曀?。怕掉隊,只顧埋頭走路,忘了欣賞身邊的風景。
杜鵑山真正紅火,整天掛在寧海人的嘴巴里,三日兩頭往山上跑,誘惑著外地的驢友,一撥撥蜂擁而來,是近年杜鵑山建成了國家級登山步道。還可以從杜鵑山一直走到著名的石頭村許家山。寧海人有點各色。貌似對山也像時尚般趕潮流。最早流行上躍龍山,談戀愛、聚會,非那山不去。一段時間,人人又往連頭山、福泉寺涌去。沒去過,顯得有點背時。而今,你若沒到過杜鵑山,那你真的out了。
杜鵑山火爆。一是路近。二是山秀。三是難度系數(shù)恰好。
現(xiàn)在大家一般都是從妙相寺上山。那個春天,我和小y一行走的也是這路。寺廟旁邊修了停車場。那個場子停著各色車輛。小車、摩托、電動車、三輪車、自行車。如此看來,喜歡杜鵑山的不僅僅是跟大地死磕的驢人。
“大北門的風,妙相寺的鐘”。可見這鐘的知名度,此鐘應該是寧海最大的鐘,相傳鐘聲可傳到冠莊的謝鐘山。
山腳有一個很大的潭。那一汪碧水,藍幽幽深不見底,像一個綠色的青團子,是給驢行人的獎勵。先吃點接力,有力氣爬山。也像是開場鑼鼓,敲得你精神抖擻。
沿著山路往上走,山道兩旁都是茂密的灌木叢。春天的山,那種蓬勃的生機,讓山也具有一種動物性。
春天的山是滿的,是鬧的。
烏飯樹葉綠得發(fā)亮,那個剛抽出的嫩葉,綠里帶點黃,葉片軟綿綿的。我們順便擼了不少葉子,準備榨汁后燒飯。那個紫色的飯,燒出后清香無比。東路一帶,四月八作興做烏飯麻糍。
那個映山紅,開成了一球一球的,穿著紅衣到處亂竄,在滿山的綠中炫耀著她的紅顏。
鳥實在是太多了,鳥鳴陣陣,倒不見到處亂竄,它們都呆在一個山谷里,自顧自地鳴叫著?;蛟S其中就有啼血的杜鵑。
小路的登山步道,還是有點陡峭的。對于菜驢,也算有點難度。邊上有些人走的氣喘吁吁,熱汗淋漓,滿臉通紅,一副關(guān)公樣。蔫蔫地,外套掛在肩膀上,一手捂肚,一手叉腰,作痛苦狀。可是對我這女驢來說,難度不大,對那些強驢來說,小菜一碟。最快的,日日來此山操練的驢,據(jù)說18分鐘就登頂。
四
關(guān)于山,窘困的年代,上山就是為了向山索取??承椒ツ?,采藥挖筍,最不濟撥點松針好起火。曾看見好好的山被村民砍得精光,像舔過一樣干凈,恨不得把山皮也剝回家。上山去玩耍,要被別人呵斥:“肚不會餓了?!鞋不會破了?!力氣無處用了?!” 哪想到,現(xiàn)在真的全跑山上去了。休閑,玩耍,健身,三全其美。時代變了,人的理念也在變,這或許就是杜鵑山越來越多人去的緣由。一到雙休日,這山簡直成了圣山,整條路上都是人,蜿蜒逶迤數(shù)里,很是壯觀。這條本來是上山砍柴,許家山人來寧海賣番薯苗、賣番薯面的謀生路,倒成了大家的健身之路。
山的美在于重重疊疊,爬了一山還有一山,在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訝。當你爬過一座座山時,自豪之感油然而生。登頂之后,極目遠眺,欣賞到的景色,是對驢們的一種獎賞。
站在杜鵑山頂,心還在砰砰跳。眼睛耳朵卻忙碌開了。風聲獵獵,看環(huán)山公路像彩帶一樣纏著整座大山,路上有很多酷愛騎行的單車族,穿著時髦的戶外裝,戴著亮麗的頭盔,轉(zhuǎn)著180度的大彎,一圈一圈奮力踩著車子,沖向山頂。稍一抬眼,整座緱城盡在眼底。那一幢幢高樓,搭積木似的,到處都是。我同行的小妹伸出短短的手臂,說,咦,寧海城這會兒咋變小了?只可一抱。
我們在滿山的綠里暈乎乎的,大口大口貪婪地吸著氣。
山是璇璣圖,水是回文詩,我愿沉醉在家鄉(xiāng)的山水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729159/